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史记》百讲,学习笔记系列018-4
周族的族群特点
其次,周族是一个复合型的族群,他们在介绍始祖的时候,一定会介绍母系的姜氏。
作为养育弃的伟大母亲,《诗经·大雅·生民 》赞颂道:“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而且,对姜嫄的赞美被放置在神圣的祭坛之上。周人祭祖,同时祭祀先祖后稷和先妣姜嫄,并且列为始祖。
一般的祭祖往往只既是男性祖宗,而周人是生父生母一起祭,非常具有它的特点。
周族对姜嫄的祭祀不仅仅因为她是后稷的母亲。
整理周朝经文和古文献,出现了超乎人们想象的情况:西周十一代十二位君王,隔一代就出现一位姜氏王后,单数代都如此。
而且,周族历史上起重要作用的王,比如公亶父、周武王等等,王后都出自姜氏。
根据这一些可以知道,姬姜联盟是如此长期而且牢靠,密不可分,姜姓对周族的地位可以豁然明朗。
如果认真追溯历史,姬姓部族和姜姓部族最初未必是友好的,姜嫄出自有邰氏,相传是炎帝后人,姬姓出自黄帝这一支。
炎帝和黄帝最初是竞争的和敌对的族群,经过斗争最终才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
以至于我们今天说起中华民族的创始人,总是说“炎黄子孙”,丝毫没有异样的感觉,很少想到他们是两个人。
把两个部族的始祖并列祭祀,成为共同的祖先,在周族的祭祀上见到姬姜并祀,由此可知,将炎黄并列也是出自周人的历史叙述。
这个历史叙述对后来大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它规定了民族的构成不是根据血统的原则,而是根据文化认同的基础,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共同的礼仪文化就可以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具体表现之一是婚姻关系,商和周绝然不同。商
朝实行的是族内婚,而周朝实行的是族外婚,女儿外嫁,再从外族迎娶媳妇,形成了同姓不婚的规则。
族内婚重视血统,靠的是自身繁衍,而族外婚是通过联姻迅速扩大部族联盟,具有很强的扩张力。
周族的崛起,在人口增长方面依靠的正是这个优势。
在古代社会人口优势常常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种族性民族非常重视血统,文化性民族则重视礼仪文明。当然文化性民族也深深地知道血缘关系的强大凝聚力量,所以他们也在相当程度上采用模拟血缘关系来建立制度,比如说后面将讨论的宗法制度等等。
模拟血缘关系从本质上说是非种族性的,但是它采用了许多方法,将非血缘关系笼罩在血统原理建立的制度之内,让全体成员产生血缘关系的错觉,从而强化它的凝聚力。周朝的制度文化强烈地反映出这个特点。
由于以后的王朝所继承的是周文明,所以周朝的这些制度文化规定了中华民族的众多方面。
把不同的种族整合在一起,需要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中国古代一直致力于此。这种文化的整合,在周人居住的形态上也充分的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