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有声
----电影《远山花开》观后
“风唱着歌,雨跳着舞。冬天的雪,夏天的阳光。此时此刻,我们一起飞扬。风从远方赶来只为与你同欢唱。生命无论怎样都会在春天绽放……”伴随着优美的歌曲,随着剧情的发展,身边的同事一个个热泪盈眶,沉浸在剧情中久久不能自拔。
影片讲述了来自江苏南京的支教老师刘晓慧和陕西秦岭深处大麦村的张承峰等一群留守儿童之间,关于爱和成长的故事。影片中,蜿蜒的秦岭村道、“醋溜”的“陕普”、绣着牡丹的半拉子门帘、火炉上烤蒸馍、罐头瓶装水等生活细节,真实呈现出原汁原味的商洛乡村生活和留守儿童的淳朴天真。
作为一名老师,我被剧中的人物深深打动。剧中的老校长虽有着相对陈旧的教学观念,但他把心血都献给了这所乡村学校和他的学生,为了能让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傅圆圆上学,他不但照顾圆圆尚在襁褓之中的弟弟,还卖掉了几乎全部的家当给她爷爷办丧事。他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就像秦岭一样给了刘晓慧和众学生坚实而厚重的精神依托,更温暖着他们的精神脊梁。
在影片中,因为长期独自生活而拒绝说话的小男孩张承峰、满脸泪水向大山喊着想念爸爸妈妈的孩子们、要照顾爷爷和弟弟而不能上学的小姑娘圆圆……,就是当今留守儿童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不由得让我想起曾经工作的那个山区学校,大部分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孩子们有的和爷爷奶奶待在家,有的自己住校,一周只能回一次家……他们也像影片中那些留守儿童一样,渴望爸爸妈妈的疼爱,渴望老师的关爱。虽然让人心生怜悯,但使我永远无法忘怀的是他们身上质朴善良的精神品质。虽然,我没有影片中刘老师那么伟大,但我也曾用满腔的爱意努力去温暖那群可爱的孩子们。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要我们播种美好的精神种子,用爱与责任去浇灌,明天的乡村才会遍野春花,那时候,请听花儿们轻轻吟唱:“生命无论怎样,都会在春天绽放。有多少次挥泪,就有多少次成长。雀鸟没人欣赏,也要振翅高飞翔。每逢花开有声,是你轻轻在歌唱,牵挂一如既往爱已常驻我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