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第二原理:品牌成本原理 2
广告该怎么投
品类:降低顾客的选择成本
再回到孔雀城的例子。命名之后,就创作了那句著名的广告语:“一个北京城,四个孔雀城”。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降低顾客的选择成本,我们围绕北京开发住宅区,可以提供给北京市民周末度假住宅产品,东西南北都有,不管你住在北京什么方向,来我们这儿,你都能做出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我把这个叫作货架策略。
就像买牙膏一样,在一个货架上,我的陈列面最大,提供同一类的最多选择给你,你的选择成本不就低了吗?我在这儿开一个批发市场,不管你去东西南北,你都到我这儿来。
广告语:设计一句话,让消费者说给别人听
再说广告语本身,口号是怎么来的?还是因成本而生的。比如:“爱干净,住汉庭”“新东方,老师好”都是六个字就说清楚了。再比如“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尽管现在人头马已经换广告语了,但是这句话大家一直都记得,说明成本低。
再比如“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今拥有”,是谁的广告你还能记得住吗?可能大部分人都混乱了,这就说明这个广告语的成本太高了,因为这句话中没有品牌名。
所以思考一句口号,一定要看它的成本。
对广告语成本的评估,还是用消费者四个角色的逻辑:
对受众,降低发现成本和记忆成本。
对购买者,降低决策成本,特别是形成冲动。
对使用者,降低使用成本,创造使用体验,如“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就创造了使用体验。
对传播者,降低传播成本。因为广告语不是我要说一句话给消费者听,而是设计一句话让消费者去说给别人听。
投广告:基于销售预期的投资
说回孔雀城的例子,接下来第二件事,就是打广告了。
通过加大广告投入来降低营销传播成本,投入越大,则成本越低,你没看错,投入越大,则成本越低。
2008年的时候,我和孔雀城的营销老总有一段对话,我问她,明年的广告预算是多少啊?她说3600万元。我说为什么是3600万元?她说,明年计划销售18亿元,2%的广告费就3600万元。为什么是18亿元啊?因为增长30%。为什么增长是30%啊?这就是我们的方法,打破砂锅问到底。
她一听我不断问她,就说什么意思啊?你认为多少啊?我说万一是100亿元呢?那2%,我们不就可以找老板要2个亿来打广告了吗?她说怎么可能是100亿元呢?也没有那么多的供应量。我说明年当然到不了100亿元,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只有18亿元。假定一下是100亿元,200万元一套房子在那个时候,也就5000个顾客。我看在北京这样的顾客50万也不止。如果50万顾客每位200万元是多少啊?那就是10000亿元。10000亿元只需要5万顾客,所以根本就不用考虑市场容量,只管坚持投资。
广告不是费用,是投资,是基于预期的投资。
如果你的预期是18亿元,投资就是3600万元;如果你的预期是100亿元,就可以投2亿元。她问我,那你的预期是多少钱呢?我说,我不以一年为时间单位来做预期,因为我们做事情的计划总是一年,一年是农业生产的思维,春种秋收。我们以三年或者5年来思考,总之不管几年,反正我就以100亿元为预期,我认为没问题。
她说,那你认为明年投多少呢?
先算一下我们需要多少。目前我们的做法是几个月开一次盘,开盘前打一星期广告,然后下次开盘再打。我们换一种做法,每周五都在《新京报》和《北京晚报》上整版,每周末我们都开盘,一直这样做下去,全北京的人都知道周末直接过来就行,临时起意也可以开车就来,不用联系。
这样顾客的选择成本不就低了吗?否则他想来看看,但又不知道你有没有开盘。我永远都开着呢,你周末来最好。
按这样我算了一下,如果我们每周五都在《新京报》和《北京晚报》上整版,当时的价钱一年4000多万元,结果那一年我们投了大概6000万元的广告,卖了20多亿元,然后50亿元、70亿元、130亿元,最后一直做到了1000亿元。
广告费不是费用,是投资。我有好多客户,没上市的时候,投广告都不眨眼,一成上市公司,就不投了,越来越短视。为什么呢?因为上市公司是为了“三个报表”而经营,如果投了1个亿广告,又不是当年能赚回来的,他就觉得利润少了一个亿,30倍市盈率的话,30亿元市值就没有了。有的公司甚至就这样一年不投,两年不投,三年不投,最后也没法投,本来有的业务都萎缩丢掉了,又去收购张罗别的项目搞什么“市值管理”。后来我看到有的公司搞市值管理,有一招叫“研发费用资本化”,本来是研发费用当年要进账的,现在列进资本项,分五年摊销,利润、市值就都“管理”出来了。这真是把我羡慕死了!如果能推动修改会计准则,把广告费用资本化,好多事情就顺了。只是现在广告费不仅不能资本化,超过营业额多少比例还要纳税!这都是公共政策对广告的误解和歧视。
广告文案:尽量把消费者需要的决策信息全给他
接着讲孔雀城的故事,第三件事就是广告创意了。之前在孔雀城的房地产广告上面,从来就不放房子,要么放个梳子,要么放个杯子,方正就是不放房子。为什么不放房子呢?因为品牌部认为,卖房子就放房子,那不是显得我们太没创意了吗?
我说,按华与华方法的货架思维,广告版面就是货架,要陈列商品,卖房子就应该放房子。他们就问我,你认为这广告应该怎么做呢?我说二手房的广告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让品牌部的人觉得自己一生所学全部荒废了,卖房子就个房子,还要我们干嘛呢?但是不管怎么说,华老师来了,他非要放房子,就让他放吧。
放上房子后,我说打上价格,他们不愿意打价钱。很多人卖东西都不愿意打价钱,就怕打上价钱,把有些人吓跑了。但是,他们没考虑不打价格更多人根本不会打电话来问,他们希望等顾客打电话来之后再慢慢跟他磨,再试探他,看什么时候能把他搞定。
或者说就算逼着他们打价钱,他们也不打总价,他们会打一个起价多少,或者首付多少,总之想降低顾客进入的门槛,从中发现更多的顾客。
但是,顾客需要的信息是什么?顾客需要的是总价。顾客买房子首先需要的就是户型、面积、大小和总价,一定要把这个信息在第一时间完整地提供给顾客。这样愿意来的就来了,不愿意来的,不用浪费他的时间,也不用他来浪费我们的时间。
我们总说顾客导向,这就是写文案的顾客导向。也就是说,广告是给顾客的信息服务,是为了降低顾客的选择成本,一切从顾客的角度来考虑,不要考虑你自己。因为你自己千算计、万算计,可能最后都是“反误了卿卿性命”,你不要去去算计,要心中无我,只有顾客,顾客需要什么,你就给他什么好了。我们看到一些“标题党”,标题很吸引人,点击进去,内容与标题无关,这还是无效点击。真正的“标题党”,让人看了标题,不用看内容也知道关键信息,这才是好“标题党”。
不管怎么说,孔雀城第一次广告出街,按我说的做了。放了房子,写了户型,打了价格,结果第二天广告一出去,效果是历史上广告效果最好那次的两倍。我一听才两倍,本来我想的是十倍,于是问销售部。销售经理说,华老师,你放上去那套房子倒是好卖了,我们还有好多户型是没有放上去的,一套也没卖掉,没人问。你看怎么办?
我说你觉得呢?他说我得问你呀!我说你刚才已经说了,放上去的,标上价钱的好卖了,没放上去的没人问,那你怎么办?你不都说完了吗?
他说:什么意思?都放上去啊!
我说:都放上去啊!
他说:放不下呀!
我说:放不下,拉个表格不就完了吗?做一个产品列表。
我刚毕业的时候,在工厂做过业务员,出去推销东西都会拿个产品目录。这不就是把我们的产品目录登到报纸上去吗?那我要登一个什么样的产品目录呢?这个目录有讲究。
目录的第一栏是价格,而且价格是按高低顺序来排的。这个来源我在美国买鞋的经验。我的脚的尺码比较小,买鞋很困难,经常看中一款鞋,然后售货员去找我的码。等了十几分钟,他回来,“对不起,先生,没有你的码”。有时候跑一下午,一双也买不到。
结果有一次我去美国,刚好也是跟孔雀城的高管一起去美国考察,到一个鞋店,我看那个鞋店的顶上挂着7、8、9、10、11、12,就像机场里面柜台号的那个字母那么大。比如说“10”,100多双全是10号鞋,它是按尺码来分类,不管你是穿10号鞋的,还是穿12号鞋的,5分钟之类你就能买到3双鞋,效率极高。这极大降低了顾客的选择成本。
同理,我们买房子的尺寸是什么?就是价格,无论买房、买车,都是先定价钱,定预算,然后按这个价钱尺码去找。所以,华与华设计的这个表格,就是第一栏为价钱,按价格高低排列,后面是项目名称、地址、户型大小、客设、市内售楼处地址、目前的优惠、联系电话等信息。在这个广告版面里面,我们提供了消费者需要的全部信息。
我们提供了三个“购买”:
第一,下达了购买指令;
第二,提供了购买理由;
第三,还有详细的购买指南。
那么,消费者就可以按图索骥。我们把这种文案叫作“坐着滑滑梯,滑到收银机”。这个带表格的广告出街的第一天,我们售楼处旁边的107国道就出动交警维持秩序了。孔雀城进入千亿俱乐部,这就是起步的第一天。
你仔细看上面这个孔雀城的报纸广告,很多年都是这个版式,它的创意原则就是信息要直接给,要给得全,为的就是降低顾客的搜索成本、阅读成本、选择成本、决策成本,也因此降低了企业的营销传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