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的“希望之星”
辽天祚帝天庆五年(1115年)的科举考试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
在这次考试中,辽国宗亲、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年仅三十岁的耶律大石中了进士。这件事之所以引起轰动,那是因为从耶律阿保机建国算起,中进士的都是汉人,耶律大石是空前绝后的契丹族进士。
可惜,耶律大石生不逢时,他中进士的时候距离辽国灭亡只剩下短短十一年了。
当时的辽国,上自天祚帝耶律延禧,下至皇亲贵戚文臣武将,说起吃喝玩乐、打猎玩鹰,个个都是高手,至于读书、习武之类的正经事,早就无人问津了。相比之下,耶律大石不但精通辽、汉两族文字,而且没把老祖宗“善骑射”的看家本领丢掉,实在是出类拔萃了。所以,他一出道就被捧为辽国的“希望之星”。不久即被召入翰林院,担任承旨,从此人们都尊称他“林牙大石”。契丹语中,“林牙”大致相当于汉语中的大学士、有学问的人。
这些年来,崛起于辽国东北方向的女真族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大有取辽国而代之的态势。然而,契丹人却压根儿没把那些世代给自己当牛做马的女真人放在眼里。甚至于东京辽阳府都已经被人家收入囊中了,天祚帝还天真地派出使者勒令完颜阿骨打速速投降呢。
当他了解到完颜阿骨打不但没有投降的打算,反而厉兵秣马,准备进犯上京临潢府,天祚帝可就有些手忙脚乱了。这种情况下,耶律大石仅仅在翰林院待了一年,就被派往泰州、祥州等地担任太守。这些地方都在女真军事重地黄龙府(吉林农安)附近,“希望之星”被送到了抵抗女真的最前线。
内外交困的南京保卫战
天庆十年(1120年),辽国终于把自己的龙兴之地、上京临潢府(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也丢给了女真人。完颜阿骨打仍然没有就此止步的意思,兵锋直指中京。
就在辽国满朝上下惊慌失措的时候,南方又传来噩耗,北宋也向辽国宣战了。
情况紧急,天祚帝将耶律大石调任为卢龙节度使,把保卫南京析津府(今北京)的重担甩给了他。
其实,辽国多次向北宋抛出橄榄枝,希望两国和平共处,也好抽出手来全力对付女真。然而,自从北宋立国,汉人就念念不忘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而且,北宋上上下下都憋着劲要一雪“澶渊之盟”割地赔款的耻辱,他们岂能轻饶这条落水狗?
耶律大石匆匆赶到卢龙,整顿兵马准备与北宋一战,却又听到了一条令他瞠目结舌的消息。
保大二年(1122年),天祚帝面对完颜阿骨打的迅猛进攻,玩了一招“金蝉脱壳”。他下诏让堂叔耶律淳为南京留守专员,自己带着五千骑兵一口气逃到西京(山西大同)避难去了。
被皇帝扔下不管的丞相李处温同手握兵权的奚王萧干一商量,反正天祚帝也不回来了,干脆就立耶律淳当皇帝吧。当时的辽国,也就是卢龙节度使耶律大石手里还有些兵马,于是他们派人征求耶律大石的意见。
很快,耶律大石回复表示同意。其实他不同意也不行。其一,天祚帝跑得无影无踪,南京这块地盘总得有人出面主持大局吧?其二,北宋先锋杨可世的部队都快打到南京城下了,不让耶律淳当皇帝,那就等着北宋皇帝接管吧。
耶律大石率领部队火速驰援,在南京城下打败了宋将杨可世。
然而,这不过是一次试探性进攻。时隔不久,北宋四十万倾国之兵在“超级大太监”童贯的率领下铺天盖地杀将而来。
一场生死对决就在眼前。辽国的顶梁柱耶律大石把自己的家底全都翻了出来,连同警卫员在内勉强凑了三万人马。他们满怀必死之心,从南京出发日夜兼程抵达宋辽边境——白沟。
开战之前,北宋使者给耶律大石送来了劝降书。耶律大石连看都不看直接撕毁,他指着宋国使者冷笑说:“有死而已!”
轰走了宋使,耶律大石开始给惶惶不安的将领们打气。
我军虽少,却都是行动迅速作战灵活的骑兵;敌人虽众,然而行动迟缓瞻前顾后,丧失了进攻南京的宝贵战机。况且,我军屡败,堪称哀兵;敌人心浮气躁,堪称骄兵。兵法说“哀兵必胜”“骄兵必败”。今天正当毕其功于一役,先打败宋国,再北上与女真决战!
战争的进程正如耶律大石所预料的那样。
辽兵凭借骑兵速度快的优势,强渡白沟河,奇袭宋军侧翼。几天前还不可一世的童贯此时被打得晕头转向,匆忙逃回雄州(河北雄县)。耶律大石趁热打铁,又追到雄州再次大败宋军。童贯扔下部队狼狈逃窜,四十万无主之军抱头鼠窜往南跑,把大批辎重丢给了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打了一场空前的大胜仗,可是他连一分钟都没高兴起来。南京方面又传来噩耗,刚刚称帝不久的耶律淳一命呜呼,他的老婆萧德妃以皇太后的身份主政了。
耶律淳的死再度引起南京军民的惶恐。这个时候,就连一贯主战的丞相李处温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绝望的李处温为了给自己寻找一条后路,竟然主动与童贯勾结,企图胁迫萧德妃投降北宋。
李处温的阴谋很快败露,奚王萧干与耶律大石联手将他铲除。但是,这个“家贼”到底把童贯那个“外鬼”又引回来了。
童贯再度整编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二次“北伐”。辽国的涿州守将郭药师被这个阵势吓坏了,慌忙开门投降。如此一来,北宋大军长驱直入,直抵卢沟河。
萧干与耶律大石留下少数部队守城,亲率二万精兵与宋兵隔水对峙。这之后,双方只是小有接触。北宋军队先前吃了亏心里有阴影,辽国军队兵力太少也不敢轻举妄动,麻杆打狼两头怕,双方都尽量拖延,迟迟不肯决战。
一天夜里,童贯闲来无事跑到河边观察敌情。他看到对岸辽兵大营灯火通明,鼓声阵阵,竟然以为辽兵这是要发动大反攻了。心惊胆战之余,童贯顾不得好好算计算计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急令部队纵火焚烧大营,撒丫子向南逃窜。
河北岸,正在愁眉不展的萧干和耶律大石听说宋军自己乱套了,连忙跑到河边观看。
果然,不待辽兵出手,宋兵夺路而逃自相践踏死伤无数。辽国人全都傻眼了,谁也说不出所以然来,不敢贸然追赶。直到第二天,满腹狐疑的辽兵才渡河把剩余的物资搬了回来。
忙着跑路的童贯想着凭自己的能力夺取燕云十六州怕是没戏了,可是这种战绩没法跟皇帝交代啊!
情急之下,他心生一计。
过了几天,北宋使者通报完颜阿骨打,大宋太师、楚国公童贯烦请女真军队“代为收复”燕云十六州。
早就对南京垂涎三尺的完颜阿骨打即便没有童贯的“拜托”也不会坐失良机。他趁着辽国内乱,纵兵向南京杀来。
这个时候,又传来坏消息:萧德妃被近臣裹挟北上要向女真投降去了。
耶律大石骑上快马拼命追赶,终于把萧德妃救了回来。然而,耶律大石和奚王萧干心里都明白,女真可不是北宋,南京恐怕守不住了。
于是,奚王萧干建议耶律大石跟随自己返回封地重打鼓另开张。耶律大石当然明白萧干的小算盘,他当场拒绝了奚王的邀请,表示要带着萧德妃去夹山(呼和浩特西北)投奔已经放弃西京逃到那里的天祚帝。
奚王萧干说咱们没有得到天祚帝的许可擅自拥立耶律淳,犯得是十恶不赦的死罪,你这不是去自投罗网吗?
耶律大石回答:当初拥立耶律淳是出于公心,如今投奔天祚帝也是出于公心,我心无杂念有什么可害怕的?
两个人分道扬镳。
奚王萧干回到自己的领地,还前脚刚进屋就被部下杀死,拿着他的脑袋向完颜阿骨打邀功去了。
耶律大石阵营里也有不少人对他投奔天祚帝的决定疑虑重重。为了稳定军心,耶律大石将反对派首领、耶律淳的驸马萧勃迭斩首示众。随后,部队拔营西迁。
负气出走,耶律大石从此自起炉灶
保大三年(1123年)四月,西逃的耶律大石被女真部队在奉圣州(今河北涿鹿)追上,结结实实挨了一顿胖揍。当年九月,他率领残部保着萧德妃在夹山找到了久违的天祚帝。
天祚帝果然对他们拥立耶律淳一事耿耿于怀。他二话不说先杀死萧德妃,然后将耶律大石五花大绑,责问他:“朕还在,你怎么敢立耶律淳?”
耶律大石义正严词地回答:“陛下举全国之力,不能抵抗金兵,弃国远逃,致使黎民涂炭。耶律淳和陛下一样都是太祖的子孙,我们立他总比那些向外族人乞命之辈好得多吧?”
天祚帝情知自己理亏,而且他晓得耶律大石在契丹人心中的分量,真的杀了他,恐怕自己就更加众叛亲离了。于是,他以“眼下正是用人之际”,“戴罪立功”为说辞,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台阶,释放了耶律大石。
保大四年(1124年)的夏天,一向畏敌如虎的天祚帝不知吃错了什么药,心血来潮非要向金朝发动绝地大反攻,收复燕云失地。这一举动搞得耶律大石哭笑不得,该抵抗的时候你头一个跑了,该韬光养晦的时候你偏要出去寻死,这是为了哪般啊?
没想到耶律大石不劝还好,这一劝反倒让天祚帝把怒火全都撒到他身上,仿佛临阵脱逃的不是自己而是耶律大石。
在这之前,耶律大石就已经发现天祚帝派遣大将萧乙薛暗中监视自己。他对这位心胸狭窄的皇帝实在心灰意冷了。况且,在是否反攻的问题上,自己和天祚帝吵得脸红脖子粗,天祚帝甚至扬言迟早要跟他秋后算账。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一走了之!耶律大石拿定主意,召集了手下二百名亲兵,除掉萧乙薛,离开夹山,策马而去。
这个时候,耶律大石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负气出走竟然为契丹民族保存了最后一线希望。
抵达可敦城
耶律大石一路向北,渡过黑水后得到一支白达达部落的慷慨赠予——四百匹马、二十头骆驼以及一些羊。凭着这些物资,他们穿过广袤的蒙古大草原,抵达辽国最后一块净土——镇州的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市)。
从前,这个地方是一些游牧部落往来的歇脚之地,契丹人将它占领后派遣了2万部队驻屯。后来,渐渐变成了放逐犯罪的汉人、女真人的流放地。因此,这里的人员构成非常复杂。
早在耶律大石抵达这里之前,契丹的驻屯军已经自行解散了。其中的一部分没有返回故土,而是留下来落地生根了。毕竟这里距离金朝最近的驻军地也有三千里,他们的手一时半会儿还伸不过来。相比之下,可敦城还是比较安全的。
凭借自己的影响力,耶律大石将那些分散的契丹人召集起来。接着,周边七个州那些曾经臣服契丹人的十八部落也先后云集到他的麾下。
就在这个时候,耶律大石从来往的游牧部落中打探到了天祚帝的最新情况。
天祚帝果然带着部队进行了一场壮烈的“东征”。他们一直冲到应州(山西应县),终因寡不敌众而被金兵打散,天祚帝耶律延禧成了金朝的俘虏。
天祚帝的覆灭使耶律大石放下了思想包袱。这一年冬天,耶律大石召集十八部落的首领,宣布自立为王,仿照汉制建元“延庆”,同时发表了一篇《复国宣言》:迟早有一天,我们会返回故土,赶走女真人,恢复大辽帝国的荣光。
西征,踏上不归路
经过了几年休整,实力大增的耶律大石决定发动西征。
辽国的故土在东方和南方,耶律大石既然打算复国就应该东征或者南征,往西方去岂不是越走越远?
这正是耶律大石比天祚帝高明的地方。当时,金朝在辽国故土上的统治已经相当稳固,以耶律大石手里区区几万人去冒险复国,无异于以卵击石,恐怕他也难逃耶律延禧的悲惨下场。而可敦城的北方一片荒芜难以生存,唯独西方的高昌回鹘相对来说比较富庶而且兵力疲弱。耶律大石认为,唯有征服西方,才能发展壮大,才有复国的希望。
1130年,耶律大石率领最精锐的契丹勇士,告别了可敦城的亲人,向着太阳落下的方向出发了。
这是一次无比悲壮的远征,这些勇士注定要在异域创造契丹族最后的辉煌,然而,他们却再也没有机会返回东方故土了。
耶律大石的远征军向西穿越沙漠戈壁,翻过杭爱山、阿尔泰山,又折向南方,朝着高昌挺进。在一无辎重二无后援的条件下,远征军怀着有进无退的决心,凭借坚强的意志,一路艰难跋涉,终于抵达了高昌回鹘的边境。
几天后,高昌回鹘国王毕勒哥接到了耶律大石一封信,要求借道西征。
毕勒哥还在犹豫不决,耶律大石已经兵临城下了。识时务者为俊杰,毕勒哥赶紧打开城门,好酒好肉招待这支衣衫褴褛饥肠辘辘的西征军。
为了赶紧把耶律大石送走,毕勒哥献上战马六百匹、骆驼一百头、羊三千只,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臣服,愿意为耶律大石的远征军提供后勤保障。
然而,继续西征的耶律大石吃了败仗。高昌回鹘的西边是实力不弱的东喀喇汗国。东喀喇汗国提前打探到这支神秘东方部队的动向,做了充分的应战准备。远征军没有讨到便宜,只好暂时撤回。
耶律大石在东喀喇汗国与高昌之间的额敏河一带驻扎下来,在这里兴建了叶密立城。
1132年,四十七岁的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城即位,号称“菊儿汗”(意为“众汗之汗”)。他又遵照汉制,自称天祐皇帝,改元“康国”。从这时起,耶律大石的事业走向辉煌的巅峰。
帝国崛起
就在耶律大石称帝的这一年,东喀喇汗国君主阿斯兰汗去世,康里和葛逻禄两个部族趁机叛乱,新任汗王易卜拉欣无法控制局面,居然想出了一个昏招,邀请昔日的对手耶律大石过来助阵。
耶律大石求之不得,迅速率部进驻东喀喇汗国首都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耶律大石很快平定了部族叛乱,他趁机把昏庸无能的易卜拉欣降格为“土库曼王”,然后又鸠占鹊巢,把八剌沙衮改名虎思斡耳朵(强有力的宫帐),定为自己的都城。
接连降服了高昌回鹘和东喀喇汗国,西辽帝国终于有了辽阔的疆域以及赫赫威名。由于西辽崇尚黑色,所以阿拉伯史称其为“黑契丹”,音译为“喀剌契丹”。
这个时候,耶律大石开始考虑东征复国了。不过,新兴的帝国有着千头万绪的事情需要处理,耶律大石已然无法抛下辛辛苦苦开创的基业,孤注一掷御驾亲征了。于是,他任命萧斡里剌为大元帅,萧查剌阿为副将,率领七万骑兵东征大金国。
东征途中,西辽骑兵先后征服了喀什喀尔(新疆喀什)、和阗(新疆和田)等地,一举打通了前往西夏的道路,然而此处距离目的地大金国仍然千里之遥。由于战线太长,补给供应不上,将士战马减员严重,最终只能无功而返。
耶律大石得知东征失败的消息,仰天长叹:“老天爷不肯眷顾我,这就是契丹的命运啊!”
此后,耶律大石暂时放弃了东归的打算,把发展的重心转向了西方的伊斯兰世界。
康国四年(1137年),率部向西扩张的耶律大石遭遇到西喀喇汗国的抵抗。耶律大石一举击败西喀喇汗国的可汗马赫穆德,进而控制了费尔干纳谷地。
逃回撒马尔罕的马赫穆德立刻伸手向自己的亲舅舅、强大的突厥塞尔柱帝国可汗艾哈迈德·桑贾尔求援。
桑贾尔凭借着自己在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力,号召所有伊斯兰国家团结起来对新兴的异教徒发动一场“圣战”。
康国八年(1141年)伊斯兰联军十多万人在桑贾尔的率领下渡过阿姆河,首先向臣服西辽的葛逻禄人发起了进攻。
战败的葛逻禄人向耶律大石求救。
耶律大石本打算用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无奈桑贾尔根本不理会他的调停。当年7月,双方在撒马尔罕附近的卡特万草原上爆发了一场号称伊斯兰世界规模最大的战役。
耶律大石仓促组织起来的部队不足三万人,还不到对方的三分之一。这又是一场众寡悬殊的战役。
智勇双全的耶律大石再度出奇制胜。他首先派遣萧斡里剌和耶律松山两员猛将各自率领二千五百人同时对敌人的首尾发起攻击,待其阵型发生混乱,耶律大石亲自率领全军将士突然冲下山坡向对手发起总攻。
面对西辽骑兵不计生死的冲锋,傲慢的桑贾尔终于知道了耶律大石的厉害。他效法当年的童贯,撇下军队独自逃命,结果招致全军溃败。桑贾尔的部队战死三万多人,甚至超过了耶律大石的总兵力。
突厥塞尔柱帝国的势力从此退出中亚。耶律大石则顺势进攻中亚的另一个强国——花剌子模。花剌子模不敢出兵抵抗,主动向西辽臣服,承诺每年交纳三万第纳尔的贡品。
至此,西辽成为中亚地区最强大的帝国。
取得了辉煌胜利的耶律大石返回虎思斡耳朵,两年后病逝,时年57岁。
耶律大石去世了,可是他的名字从此流传下来,周边国家始终尊称西辽的皇帝为“大石”。
尾声
耶律大石的去世无疑给新兴的西辽帝国蒙上了一层阴影。在此之后,西辽的政权先后由耶律大石的皇后萧塔不烟、儿子耶律夷列执掌。1163年,耶律夷列去世,他的妹妹普速完摄政。1178年,普速完死于宫廷政变,政权传到了耶律大石的孙子直鲁古手里。
1211年,乃蛮部首领屈出律发动政变夺取了西辽大权。1218年,屈出律被蒙古大将哲别杀死。建国八十多年的西辽在同样来自东方的蒙古铁骑攻击下迅速败亡。
不久,契丹作为一个民族也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