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在网上瞥见本书的简介,寥寥数语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当真正翻开全书,才发觉片段化的阅读真的很容易被误导。书并没有像网络上描述的那样干货满满,指导方法很多,而是通过朴实的故事传递简单的育儿智慧,让读者自己感悟,并且书中更多聚焦父子关系,而对于父女关系表述较少。
“成为父亲是一个相当漫长、微妙且十分复杂的发展过程”“是孩子,造就一个男人”。一个男人从准备为人父到垂垂老者都一直努力做一个“足够好的父亲”,书中关于不同阶段父亲角色的论述令我深思,联想自己工作和生活梳理感受如下
1、婴儿期的父亲是一个警觉的守护者,守护家庭同时还要甘于寂寞,看着孩子和母亲亲密的互动,而对父亲的靠近赶到警惕,仿佛父亲成了局外人。可能也正是这个时候,有的父亲无奈得变成了隐形人。
2、学步期都父亲是一个勇敢的探险家,是父亲第一次有机会表现的时候。“父亲需要带他去到最高耸的山岭,如此宝宝才能看到这世界真实的模样”。父亲带孩子离开温暖的小巢,探索更广阔的世界,这个时候也是父亲与宝宝建立链接的最佳时期。
3、童年早期(幼儿园)的父亲是温柔的陪伴着,培养儿子的男子汉气概,男子汉气概除了说阳刚之气也有柔软、关怀以及保护性的一面。
4、童年中期(小学)的父亲是亲密合作伙伴和学习的榜样,该部分也是我最关注的地方。男孩子如果和父亲互动紧密,那么他就更具有同理心和高自尊,抑郁的出现概率也会较低。
(1)父亲引领儿子进入“男人的世界”,指导儿子把本能冲动转化为社会性行为,竞争可以存在于合作的大背景之下,在团体中不带仇恨的互相捉弄;同时需要建立一个“刹车系统”以调控自己的攻击欲,慢慢获得掌控恐惧和痛苦的能力,也将获得更多柔和的愉悦体验,还有亲密能力。一个具备指导性的父亲,能够识别孩子的兴趣和才干,并给予足够多的现实反馈,鼓励孩子实现野心和表现才华。
(2)培养勤奋意识。父亲陪孩子一起做事,无论什么任务,遵从“干就是了”,同时敢于承认自己的局限,承认自己也会犯错,当孩子有足够多的体验就不会畏惧困难。
(3)帮助儿子调节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父亲陪儿子打闹会变成一个现实生活的试验场,体验多大力气算是太过、去判断到底是闹着玩还是真情绪、如何去面对强大的对手,在玩的过程不仅有言传还有身教,帮助儿子驾驭情绪。
(4)鼓励儿子的抽象思维。母亲把儿子带入情感世界,父亲则教儿子用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情感,如何合理的表达愤怒、表达情绪,但是要遵守规则才不失尊严。
(5)父亲也可以从儿子那里学习。父亲参与儿子的养育,能在儿子那里获得失落已久的娱乐精神,学习情绪调控,对生活更有掌控感。养育儿子的过程父亲也是一次修炼。
5、青春期的父亲是渐行渐远的领路人。儿子的青春期父亲的困难期,儿子和父亲同时应对身份认同的困惑,发现父亲太多令人失望的一面,从儿时的英雄变成了今日的狗熊。父亲需要示范温情、充满爱的关系不会削弱男子汉气概,反而会丰富男子汉的内涵。儿子贬低父亲是为了寻求个人身份认可,父亲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处理儿子的远离,支持而非破坏孩子的分离需要。
6、成年早期以及以后,父亲慢慢退出,并且调整心态应对自己的危机,指导已经谈不上,更多的是不要阻碍了。
现阶段我尤为关注小学和中学时期,一方面自己的孩子处于这个阶段,另一方面作为小学老师也更多关注如何教育好小学生,同时为青春期做准备。
母亲的伟大谁也无法超越,职场母亲更加伟大,全方位养育替代了部分父亲的角色,正因为如此,母亲无形中以“照顾不周”剥夺了父亲参与养育的权力。“爸爸带娃,活着回来就是你最高的期望了”这句话虽有调侃之意,但或许也正是爸爸只关心“活着”,孩子才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