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为什么要做用户分析?做产品和裁缝一样,需要“量体裁衣”,以免做出来的产品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也就是“产品需求”和“用户需求”的不一致。
那么怎么进行用户分析呢?用户反馈就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首先得通过一些渠道找到用户,去倾听用户的声音。
公开渠道:Appstore、AppAnnie(可找到用户评价)、豌豆荚、百度手机助手,新浪微博(可用微博搜索用户对产品的吐槽)、贴吧等。还有桔子雷达可搜索融资情况,酷传可搜索安卓用户的下载量,IOS需IOSID登录。
勤搜索、做关键字订阅、使用监测工具。
半公开渠道:用户评价、产品微信群(可深入到竞品的微信群里)、朋友圈等。
定期搜索关键字(最核心的功能),定期分析用户评论。
内部渠道:用户投诉、电话录音、客服咨询、邮件反馈。
统一用户反馈渠道,定期与一线同事(客服等)沟通。
在一线体验下,例如客服值班。
除了搜集用户反馈,我们还可以和用户进行面对面的访谈。
1.明确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什么情况下发起的调研?是否必须用调研来解决
目的:通过调研希望得到的结果是什么?
2. 选择目标用户
典型用户:通过简单的用户画像,找到典型用户
目标用户:时间、地点、配合程度-----了解清楚再进行约见
邀约用户:直接说明目的、并告知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前告知让用户有所预防
用户数量:5-10个用户就够了
3.猜测用户问题
用户可能的问题:通过用户在产品中的使用过程中行为表现来发现
可能的解决方案:猜测解决用户问题的手段
确定访问提纲:聚集且开放的问题
题目数量:线上10-20道,线下5-10道。
4.准备调研的内容
本品已知问题:用户的操作习惯、消费习惯和过程,原因
本品的未知问题:用户的痛点是什么、哪些操作用户感觉很烦、用户愿意掏钱做什么
竞品的已知问题:用户直观感知两者的区别,本品、竞品的使用差异
竞品的未知问题:如果从竞品移入,用户放弃的理由;从本品移出到竞品,关键原因是什么?
5.现场调研
- 了解用户的使用过程;最好观察用户的行为,复原当时的情景
提问:对关键行为,预设问题进行提问
反馈:对有效的信息进行反馈给用户,并深究
6.调研报告
- 单个用户:记录单用户的调研情况
- 整体情况:汇总用户调研的过程和结论
- 行动计划:分享并提出行动计划
7. 如实还原,积极反馈
还原:用户是怎么使用出问题的?
反馈:提出改进计划,并且进行反馈,出了解决方案及时通报
实操经验
1.深入追问
2.侧面对比
3.行为分析
4.了解产品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GAP”模型
重点掌握概念
- 认知缺口:产品经理不知道用户在想什么。
- 执行缺口:产品经理知道用户在想什么,但实际做出来的产品与设计中的不一致。若出现执行缺口,则要了解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是资源的欠缺还是技术难以实现。
- 传递缺口:产品的宣传和引导不能让用户对产品真正认知了解。若出现了执行缺口,则要了解用户现在的感知是怎么样的,在哪些宣传和引导出现了问题。
- 流失缺口:用户体验到产品和期望的不一致。
5. 小窍门
- 用户调研是拿来验证假设并且为下一步行动提供指导意见的
- 弄清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是解决方案还是需求,一匹马还是“更快的交通工具”
- 在某些情况下,尽可能让用户置身在真实的环境中,否则容易出现言行不一致的情形,针对你想知道某个人在特定的情景下的反应。
- 连环问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让“用户诉说”是更好的方法,再从用户的回忆中去推断。
雷区:
- 为了调研而调研(没结论,没过程,要带着分析方法、目的)
- 问用户有什么样的需求(应该通过用户行为发现需求)
- 试图说服用户(用中立的态度看事情,不要带入个人情感、不要说服用户)
- 求全求量(看似安全但没啥结果)
- 依赖调查问卷(得到了感觉有价值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