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东北澳的这片天地里,虽然难以感受都市的繁华热闹,交际、购物也多有不方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过往居住城市的优越感,就会被习惯了的乡村生活所淡忘。除了少数怎么也难适应的,只好打道回府的,大多选择了留下,并且喜欢上了活在这边的感觉。
在人口众多的母国,尤其是前些年“大干快上、改天换地”,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致使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生命质量遭到严重威胁;内卷带来的恶性竞争,造成紧张、焦虑,让人惶惶不可终日。那时候有点想法的人,都寻思着要去寻找干净、安静,能让人心情放松一点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其实国内也有,但大都远离城市、交通不畅、购物不便、信息不灵、贫穷落后。两相权衡还不如留在城市煎熬。除了留在国内的去向选择,也还有往移民国家流动的可能。作为普罗大众来讲,作出生存环境选择的时候,大都出于各自的考量。而且大多集中在成长中的孩子身上,在望子成龙的固化观念里,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送出去,成为不少家长的执拗。截止2022年底数据统计,自改开以来留学人数,就达800万人以上,仅2021年就有102.1万人就读海外。
用开放的国际视野来看,留学是当下全球化思潮,不能简单用是否爱国妄加武断。对于全球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经济合作,都产生着积极、深远的影响。但就留学带来的适应性,也是回避不开的问题,前几天去理疗中心,邂逅一位理疗女医师,来到澳洲有16年时间。聊谈到留学、再留下来的感受,虽然这边、那边两头还都牵挂,但那边通常是一种乡愁寄托,这边已经有了实实在在家的归宿。说是前一阵子回国探亲,到了家乡长沙之后,发现变化特别的大,有出门认不到路的陌生感。对自己究竟是长沙人、抑或是布里斯班人,又开始了情感和理性的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