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录:敦煌僧匠传(4)

第四回 铁錾破顽石 丹青渡劫波

太和二年孟夏,首窟"吴和尚窟"初现佛龛轮廓,却闻窟顶传来异响。乐尊攀上悬臂架查勘,忽有砂石簌簌而落——三危山特有的蜂窝状岩层竟渗出细流。"停錾!"话音未落,东壁泥皮轰然剥落,正在勾线的龟兹画师左肩顿时血流如注。

是夜,众工匠聚在篝火前默然。粟特石匠摩诃啜着羊奶酒嘟囔:"阿胡拉警示过,这山是恶魔的牙齿..."乐尊霍然起身,擎着火把跃入未成形的窟室。跃动的光影里,他指甲划过湿润的岩壁:"此非山泉,乃月牙泉伏流遇砂层反渗!"

三日后,十辆牛车自敦煌城运来成捆红柳。乐尊独创的"木骨泥壁"法渐次铺开:先以柳条编网覆于岩面,再敷掺入麻丝的胶泥,最后涂刷西域白垩。哑徒慧明举灯照见师父指甲缝渗血,原是连日试验泥浆配比落下的灼伤。

七月流火,刺史李暠巡边至三危山。这位以《述志赋》闻名的儒将,却在窟前怒掷鎏金马鞭:"朝廷命尔等修葺姑臧城墙,尔辈竟在此雕虫!"乐尊不语,引众人掀开草帘——但见窟顶渗水处新凿暗渠,清泉汩汩注入下方蓄池,竟成天然排水妙法。

"使君请看。"乐尊掬水呈上,"此水经砂石过滤,可供戍卒饮用。"又指崖壁错落分布的窟眼:"分层开凿法能减山体承重,较之平城石窟,可增三成窟室。"李暠抚着蓄池边沿若有所思,池中倒影忽被戍卒列队踏碎——三百军士正扛着巨木加固脚手架。

秋分那日,首窟迎来关键工程。乐尊持重锤击响开光铜锣,十二组工匠同时錾刻主佛背光。粟特人发明的"双人悬索凿"上下翻飞,碎岩如雨坠落。忽有学徒惊呼,但见西侧岩壁裂出指宽细缝。乐尊夺过火把贴壁细观,裂纹竟随岩层天然纹理蜿蜒。

"天助我也!"他猛然击掌,"此乃砂岩沉积层理,正可作飞天飘带!"遂命慧明以青金石粉勾出云纹,将裂隙化作天女衣袂。暮色中李暠策马归城,回望山崖上星火蜿蜒如龙,忽对随从叹道:"昔始皇筑长城,今匠人凿心城。"

冬至首场雪落时,吴和尚窟落下最后一道金箔。乐尊却独坐窟外,摩挲着智远和尚所赠旧錾——锋刃已磨去三寸。慧明捧来新凿的陶灯,灯座刻着十二道凹痕,记录着开窟以来殉职的匠人数目。远处月牙泉结起薄冰,倒映着新搭的十架栈道,恍若敦煌大地睁开了第二双眼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