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师 第六
《大宗师》要义
“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谁够得上称作这样的老师呢?那就是“道”。
陈鼓应先生认为,“大宗师”即宗大道为师。
庄子认为自然和人是浑一的,人的生死变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而他主张清心寂神,离形去智,忘却生死,顺应自然。这就叫做“道”。
本篇的主旨是真人体道的境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死生一如”的人生观,“安化”的人生态度,“相忘”的生活境界,是本篇的主题思想。
先述理想中的“真人”。“真人”能做到“天”、“人”不分,因而“真人”能做到“无人”、“无我”。“真人”的精神境界就是“道”的形象化。
再述说“道”。只有“真人”才能体察“道”,而“道”是“无为无形”而又永存的,因而体察“道”就必须“无人”、“无我”。这两段是全文论述的主体。
第三讨论体察“道”的方法和进程。即: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心境清明洞彻)、无古今、不生不死、撄宁。
人的死生存亡实为一体,无法逃避,因而应“安时而处顺”。
“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是进入“道”的境界的方法。
最后,说明一切都由“命”所安排,即非人为之力所安排。
参考资料: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傅佩荣《傅佩荣译解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