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读常新”这个词适合每一本读过的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也不例外。
第一次读可能有一些观点让人豁然开朗,第二次读可以让我们获得心理自助,第三次读可能被不同的角色吸引。
这次看完这本书,我对苍鹭多了几分好奇,书中对苍鹭的介绍只有一段话:资质合格的咨询师,诚接新来访者。凡有个人问题致不快或忧虑者,皆可预约。
咨询师本来就是一种神秘的存在,而故事中的他又总是在隐藏自己的感情,读完全书我对苍鹭的认知总结如下:
名称:苍鹭
职业:咨询师
外貌特征:拥有又细又长的腿。
住址:苍鹭小筑
性格特点:专业,高冷,不爱笑。
不过我一直觉得苍鹭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存在,所以特意去看了原著。
原著中出现了很多动物,蛤蟆,鼹鼠,河鼠,田鼠,水獭,獾,黄鼠狼,臭鼬等等。而苍鹭就只有一句话描写:河鼠还讲到苍鹭,说他们总是趾高气扬。
算是着墨最少的角色了,我家的纸质精简版甚至都没提到他(罗伯特·戴博德是英国作家,肯定看过完整版的原著)。
那为什么咨询师这个角色由苍鹭来担当呢?
还记得前几天我写到过对蛤蟆重生有个很重要的人物吗?
那就是狱卒的女儿,一位心地善良的姑娘,喜欢动物,愿意奉献爱心。
聪明的姑娘在蛤蟆不理会他的安慰时暂时退了出去,但是留下了美味的食物,这勾起了蛤蟆对朋友的思念,对家乡的怀念,所以蛤蟆开始变得充满希望。
善良的姑娘给予蛤蟆真正的关心和倾听,理解他的任性,能给蛤蟆活下去的勇气。
可爱的姑娘真心为蛤蟆感到难过,觉得为了一件在她看来微不足道的过失得到了过重的判罚,所以想办法助他离开监狱。
我依然觉得蛤蟆能越狱成功、重回家园才是改变的开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作者罗伯特·戴博德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者,从职业和专业的角度来看,蛤蟆先生想要真正获得疗愈,从心理上长大成人,需要的正是像这样真正的倾听和对待。
而其他动物的特征在原著中都已经有了明确的描写,不适合当咨询师,突然插入人类又有点太突兀了,而且不同类,于是他挑选了着墨最少、跟蛤蟆以及他的朋友们没有情感纠葛的苍鹭。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中提到:为了避免“双重关系”之类违反职业伦理的行为,我不能为我身边的人提供治疗,也不能接受他们为我进行心理治疗。
所以,咨询还是要找越陌生的人越能敞开心扉,越能产生效果。
不过书中还强调了一点:苍鹭是本地咨询师。相信这也在告诉每一位读者,能自助和助人的就是和你生活在同一片土地、同一世界的人,不是其他什么高高在上、虚无缥缈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