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听到“我班的特殊生”“这个学生可特殊”之类的话,我自己也经常这么以为,直到看完《特别的女生萨哈拉》这本书,我知道以往的认知不正确,不是“特殊”,而应该是“特别”。
萨哈拉,不写作业,不回答问题,没有朋友,书桌里乱糟糟,塞满了给离婚离家的父亲写的信,独处,始终躲在角落,经常自言自语……这是她外显的行为,给人的感觉是:特殊生,不正常。其实,她内心异常丰富,写了大量的日记,都偷偷放在图书馆某处,她始终有个梦想,要做一名作家!但这话是说不出口的,没有人倾听,更没有人相信。
遇见波迪老师之前,她先是接受学校的特殊教育——在大厅里,与经常情绪失控的德里为伍。后来在萨哈拉妈妈的强烈要求下,萨哈拉被允许离开大厅的特殊教育,但必须留级,就这样,她遇见了波迪老师,开启了适合自己的特别教育之旅,最终融入集体,敢于表达,亮明理想,大胆追求,这名特别的女生果然“特别”:词汇丰富,表达真切,思想独到,与众不同。
这令人激动的反转,缘自于一名老师,再次印证了:决定教育品质的就是站在讲台上的那个人;教师决定着学生的命运。
波迪老师身上有许多特别的的特征。
1.骨子里的平等。波迪老师的出场很特别,自顾自完成自己带来的插花,擦拭台灯泡,给墙壁挂画,给花浇水等等,让这群充满期待的小不点儿们兀自疑惑,一个新老师初来乍到,不立规矩,净做这些无关紧要的事,还做的煞有其事,真是摸不透了。其实,这是回家里的状态啊,俨然一副女主人模样,我读着感觉真的很亲切。这里没有师道尊严的严苛,有的只是“我们是一家人”的融入。
在德里情绪失控时踢了波迪老师的课桌,其他同学都以为老师要惩治他了,要么打一顿,要不交到学校处理。谁知波迪老师走到德里的课桌旁,将桌子踢出去几米,美其名曰“以牙还牙,以嘴还嘴”,仿佛让人看到一幅孩子之间打闹的场面,这是绝对平等的回应,让学生心理上没有以师权强压的委屈。
萨哈拉偷看了德里的日记,发现波迪老师与德里的日记对话,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德里错字连篇,还在日记里叫“波迪”为“破迪”,波迪老师给德里日记的批语简直就是同伴间互传纸条式的对决,还主动落款“破迪老师”,括号:我只允许你这么叫我,我们扯平吧。
这一切,都缘自骨子里的平等,真实又难得。
2.不着痕迹的教育。午饭过后,教室里窗帘、门窗紧闭,大家围坐在一起,伴着柔粉色的台灯,听波迪老师讲故事。那是生活故事啊,日常中发生的事情都可入故事。听故事期间,谁想到什么都可以随口说说,及时提问,即可释疑,场面和谐温馨,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都被重视,每个人的情绪变化和思想走向,波迪老师都观察的清清楚楚,私底下有针对性地不露痕迹地引导解决。
日记,从小说一开始就贯穿其中,这是师生之间的单独沟通,充满了个性较量,最终,达成相互间的默契,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便懂了。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相处,“我说的做的,你都懂”。
每天进教室前,波迪老师总会拿着一个篮子,名为烦恼收集篮,大家进教室之前把所有的烦恼不快都象征性地放进篮子内,虽然大家看不到烦恼的样子,却一下子松快起来,而波迪老师显得很吃力,仿佛被烦恼压弯了腰。这个做法太高明!
快乐盒子,是与烦恼收集篮对应的学习激励手段,当学生表现好的时候,能够获得快乐盒子里的贴画。萨哈拉看到别人本子上贴满了贴画,无意识中便悄悄扣下最美的那张,这时候的心理描写特别细腻。这样的教育,是老师营造的丰沛的精神生活,是不动声色的唤醒。
3.不同寻常的耐心。在日记中,萨哈拉第一次动笔是在临交作业前被迫写下一句话:长大当作家。波迪老师的评语是:我相信你!可萨哈拉是忐忑的,之后,她依然是交空白日记,因为不自信,不信任,萨哈拉是属于躲在角落的那类孩子,她需要的是等待。波迪老师的耐心不同寻常,她不仅等待,也主动家访,终于彻底激发了萨哈拉的写作表达欲望,她有了顿悟:“如果我让别人失望了,我能说一句对不起,可是。我辜负了自己的梦想,我就无法原谅自己了。我不想辜负自己,否则我不知道该如何补救。”于是将自己的成长经历一吐为快,为进一步走出隐蔽角落打下基础。
而对于德里,这种耐心更是无可比拟。德里妈妈闹课堂,德里不定时的情绪控制,让普通人确实焦头烂额,波迪老师却拒绝了学校负责特殊教育的碧丝老师,因为碧丝老师要进行的是让学生失去尊严的“特殊教育”,为此,波迪老师极尽表演搪塞,最终留下了德里,使德里真正融入集体并第一次发出轻快又爽朗的笑声。
4.发自心底的热爱。“他们在童年的里头,你在童年的外头,童年不需要邮票,可是你的最合适的热情、最合适的语言,是通往童年的邮票。”最合适的热情,最合适的语言,是对波迪老师最恰切的形容,她发自心底的热爱,给了每个孩子最合适的成长,孩子的成长,就是对无功利教育的额外奖赏。
5.遵从内心的勇气。档案记录着萨哈拉的全部故事,但旋即,萨哈拉说“不,不是全部!他们只是一部分。这部分故事不包括我和妈妈去书店的事情。”“妈妈一直都是我最好的老师。但是这些事情都没有记录在档案里。”这与波迪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她从来不看档案,她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她的教育遵从内心的勇气,让每个孩子体面,有尊严。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太多的特别学生,他们有特殊的需求,需要我们去渡化。教育额外的奖赏,就是每一个不一样学生成长为不一样的精彩,这些熠熠闪光的星星,照亮着我们的教育生涯,让生命价值因这些特殊而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