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未历安
首发© | 未历安(ID:WEI_LI_AN_)
01 拖延症,不就是懒吗?
昨天看了「Rongrong姐的深夜书房」关于拖延症的一期视频,给了我一个很底层的认知启发,就是我们研究了这么久如何克服拖延症,分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原因,其实反而忽略了拖延症本身的“病根”。
而这也是视频中首先阐明的一个观点:“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拖延症,就是懒!”
也许是因为“懒”这个字听起来有点贬义,用它来跟别人形容自己总有些张不开口,所以发明出来了这个听起来冠冕堂皇的词,叫拖延症。
可其实,这就是个衣冠禽兽啊!
和别人说“我是个有拖延症的人”,听起来确实比“我这个人很懒”要体面一些,而且说前者有一种对自己很强烈的潜意识:
“我如果完不成,不要怪我哦,我是个有拖延症的人,我是个‘病人’,我完不成是理所应当的,你不要和我计较。”
给了自己一个看起来很完美的借口,既回避了别人的责怪,又摆脱了自己的愧疚。
这种言辞就很像绿茶的狡辩:
“我知道他结婚了,我不是故意要拆散他的家庭,他的生活也不该有我,我有一万个理由不该爱他,可我就是控制不住我自己啊!”
02 “懒”的天敌是谁?
懒这件事到底为什么能控制住人类呢?
其实它就是抓住了人趋利避害的天性,用懒来逃避身体和心理上不愿意面对的痛苦。
但拖延症本身也是痛苦的,既定目标和自身能力的差距过大,截止日期即将到来,做好的计划眼看半途而废,都会给自己带来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压力大又反过来助长焦虑,继续拖延,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可拖延症,或者说“懒”这件事,真的没有办法解决吗?当然有办法。
懒,其实是一个人一生中遇到的所有困难里,最容易解决的,相比于没钱、没房、没对象、没工作,这些需要外界反馈参与才能帮你解决的问题,懒是自己一个人就能解决掉的,完全不需要其他人参与。
这个原理就是,想解决一个负面习惯,就去做负面情绪相反的正面行动,比如当你想克服“懒”的时候,那就动起来。
这听起来像一句废话,但我先给你讲一个故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曾经被一个人提问:
—“史蒂芬先生,我发现我不爱我的太太了,但我又放不下这段婚姻,我该怎么办?”
—“那你就去爱她啊。”
—“呃……您……您可能没有听懂我说的话,我不爱我太太了。”
—“对啊!那你就去爱她啊!”
—“可我不爱她了!”
—“没错啊,那你就去爱她啊!”
—“哎你这人怎么这样,我说了我不爱她了,不爱她了,你怎么还让我去爱她呢?”
—“先生,您可能搞错了,“爱”,是一个动词。当你发现你不爱她的时候,你就去爱她,去做那些爱她的事。”
其实这个故事的结果,两个人是否重归于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史蒂芬·柯维说出来一个很多人的底层认知漏洞:
就是当我们被一种负面情绪所裹挟的时候,要么任其摆布听天由命,直到自愈,要么用另一种反面情绪去消极对抗,反而经常忽略了“行动”对情绪影响的重要性。
被拖延症这种“懒”的情绪控制时,懒得去做什么事,那就去做这件事,用行动去对抗情绪。比如有的人喜欢在心情不好时大吃一顿,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好的案例啊!
你以为是思想出了问题,其实只是行动限制了局面,当你重新启动自己的时候,一切抽象的焦虑就会回归行动的现实。
情绪是抽象的,行动是现实的,当你开始专注在做一件事情之后,我们就会从抽象的负面情绪当中脱离出来,回到真实的世界。
03 可我的问题就是动不起来啊!?
对啊,说了这么多,你可能就会想,我的问题就是行动不起来啊!这可怎么办?
那个跑步机就在那,我怎么也说服不了自己从床上下来,站在那上面跑一会。
“在床上躺着多舒服啊,跑步又累又出汗。什么?减肥计划?明天再开始吧,今天我先休息充足,最后放纵一天。”
针对这种情况,B站up主「Rongrong姐的深夜书房」在这条视频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叫“最小阻力原则”:
「做目标任务的第一个有效环节,或者,只持续目标任务十分钟。」
就拿刚刚跑步机这个情景为例,先不想跑步这件事,也不想跑完怎么出汗怎么累,先从床上坐起来,这简单吧?这就是第一个有效环节。
紧接着第二步就是从床上下来,站到地上,就站在那,不用想跑步这件事,就从床上起来,站到地上,这个很容易做到吧?
第三步,走过去,到跑步机上站着,就站在那。
第四步,轻轻地按下电源,跑吧。
不多跑,就跑10分钟,10分钟之后立刻停止,这个非常简单吧!
好了,你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懒,从床上起来了,站到了跑步机上,还跑了十分钟。
这很难吗?拖延症?不存在的,拖延症就是懒!
这四步形成了跑步这件事的一个系统,从床上起来直到跑步机上跑十分钟,所谓拖延、懒,其实只是惧怕这个系统的开始,当你真的在这个系统中撕开了一个缺口,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外力,让这个系统转起来,开始了第一步,从床上坐起来,之后的行动就是一个惯性,会自然而然完成的,因为你的身体和意识,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良性循环系统里开始运转了。
用“最小阻力原则”的方式,可以让你在面对任务时,压力大大减小,压力小,想象中的痛苦就没那么可怕了,目标就更容易开始。
当你真的开始第一步启动后,会发现任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做这件事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痛苦,甚至会产生一点愉悦感,这会减小你需要使用的意志力,并增加了完成任务的动力,良性循环也就开始了。
像我每天打字写公众号,我的第一个有效环节是什么啊?就是打开Word啊!第二步就是打字呗,手动起来是前提啊,之后的事情就自然而然咯~
所以要不说人家高尔基先生说得好呢:千里之行,始于Word……
OK!总结一下,看了「Rongrong姐的深夜书房」这条视频之后,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拖延症这件事压根就不存在,它只是懒人给自己的懒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代名词,看起来既合理又可怜,其实只是不愿意面对自己的认知错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懒,所以拖延症就是种“绿茶病”。
解决这样的负面情绪,我们之前更多是交给时间自愈,其实它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就是用与负面情绪相反的正面行动去对抗,把自己从抽象的自怨自艾中脱离出来,用行动回到现实中去。
那么怎样开启一套行动呢?就是用“最小阻力原则”,做目标任务的第一个有效环节,减少对任务全过程的想象压力,不想结果,只专注做好这第一小步,专注自己从床上坐起来这一个动作,之后的一系列行为就在良性系统的惯性带动下随之开启了。
这就是今天世界对我的启发,今天,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欢迎关注我的简书号@杜为,以及我的个人原创微信公众号"未历安"(ID:wei_li_an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