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曾师从弗洛伊德,后又分道扬镳,创立个体心理学派。本书就是个体心理学派的代表作。
虽然自己曾了解了一些心理学的基本常识,但听闻此书是个体心理学派的经典著作,于是,我就想来一窥究竟。不怕各位笑话,一本书读下来,所获最多的竟然尴尬。我读《自卑与超越》就像老外读《论语》。功力不够,有些书是读不懂的。
尽管如此,俗话说,雁过留痕,这本书在我我认知里还是留下很多重要的划痕。就像老外读了论语,虽然没明白多少,但是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是深有体会的。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除了他享誉海内外的名声打动我之外,其次就是这个书的名字。
“自卑”和“超越”应该是缠绕每个人一生的命题。在人生的任何阶段,我们都会对自己的生活现实不满,内心都会出现自卑情绪,于是我们都在追求解决生活不满的问题,也就是追求属于个人独有的优越感目标。
当个人面对一个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是自卑情绪。p44
每个人都会有的优越感目标是属于个人独有的。p49
这两个命题于自己而言,深陷其中,常常苦恼不已,我就想借此来看看心理学家是如何看待并解决这两个问题的。
本书共12个章节,设计的话题有“生活的意义”“自卑感与优越感”“梦”“早期记忆”“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爱情与婚姻”等。这十二大命题囊括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要面临的所有命题。
在众多的话题中,无论是幼年到成年的成长,还是到爱情与婚姻,都终结在两大问题上。我用“合作关系”和“社会奉献”这两个关键词来总结。
第一,关于合作关系。
在第一章《生活的意义》中,阿德勒提出人生的三大现实,他们是职业奉献、社会和性,这三大现实都涉及合作关系。职业是处理人与地球的关系,社会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性是处理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在这三大现实问题是人一生都逃脱不了而必须面对的问题,终极解决方法就是建立“合作”关系。人类生命的载体不能脱离地球的表面去讨生活,只有人类与地球建立合作关系,才是根本的长远的生存之道。人类生命的延续,必须是与同类的合作,否则,人类的生命和命脉也就无从谈起。人类集体生命的存续要建立在以两性为基础的爱情和婚姻中,爱情和婚姻更是体现人类合作关系的关于生命延续的具体现实问题。
这是人的一生或者人类发现历史的顶层设计。具体的成长过程中,合作关系就是人类个体和集体都要注重的问题了。
在婴幼儿时期,就是和母亲的合作,童年时期,就是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青少年时期,还要学会与同龄人合作,如果合作关系出了问题,那么人这个产品也就可能不合格了。
除了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训练合作关系之外,学校教育的目的也是训练合作。人的婚姻和爱情,职业等都是处理各种关系。
如果一个人与周围的人和事,建立不起合作关系,那么他都会有问题,严重者,会发生犯罪或心理疾病。所以心理学家研究犯罪分子或者治疗心理疾病患者时,都会围绕他们的合作关系是否建立来进行。
当然,阿德勒这里说的合作关系,不是我们常规理解下的合作关系。它的涵盖非常广,不仅指人的行为同向,还指心理、情感、认知的积极向上。
这一点,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人人合作,事事合作,即使把人类分工后大家的相安无事都叫合作之外,生活中也还有为违反合作之道的事。阿德勒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合作,天下就没有犯罪,没有心理疾病患者,这应该算是人类最高理想,并提供了具体办法,就像儒家文化提出的大同社会,都是值得敬仰的。
第二,关于社会奉献。
人的自卑是源于对优越感的追求,人的优越感获得是源于自身价值的认定,自身价值的认定最终要看对社会的奉献。
阿德勒认为,人类的三大现实问题都是建立合作关系,合作关系最终得以建立,实质上就是增加对别人及社会的兴趣,为我们人类做出贡献。只有奉献才是生活的真正意义,属于私人的意义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意义只在和他人交往时才有存在的可能。由此可知,阿德勒是非常重视社会奉献的。
在家庭中,不管我们为我们的子孙做些什么事,其实我们都是为整个社会而做的。你看北京故宫,即使封建帝王的家业,时过境迁,他成了民族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财富。你看百姓的养家糊口的糖画,不也是成了中华民族的民间艺术了吗。由此可知,我们在短时间为了家庭的稻梁谋还是个人的梦想谋,最终都会奉献于社会,不管你愿不愿意。
阿德勒说,假如个人对别人不感兴趣,而且也不想对团体有所贡献,他们的生活必然一片荒芜,他们身后也不会留下一丝痕迹。只有奉献过的人,他们的成就才会保留下来。他们的精神会持续下去,他们的精神万古长存。
总之,我们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首先是与社会或他人建立好的合作关系,在合作关系存续中奉献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