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世间》有感
我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人世间》的阅读。此番读书感受与以往不同,不是之前那种读完一本书之后的轻松舒畅,而是有一份重量在心头,一时间语噎,不知道从何说起。
关于这部巨著,作者梁晓声本人在原著封面上是这样诉说的:“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但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这句话其实就是对自我作品的定位,非常精准,我非常赞同。小说的语言朴实无华,情节跌宕起伏,时间跨度大,从20世纪70年代一直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充分展现50年中国的社会变迁和百姓生活。作为出生于北方工人家庭的70后,我个人的成长几乎与之同步,正是这种链接与契合,让我更能共情作品的现实性和艺术性,震撼我的心灵,让我感动,堪称时代史诗的又一部经典力作。
这部巨著共分为上中下三卷,我个人觉得上卷最佳,中卷最悲,下卷最薄。整部小说的亮点很多,最让我喜欢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每一个人都个性鲜明,矛盾复杂。周秉义的大义和凉薄,周蓉的自由至上精致利己,周秉昆的仁信倔强与卑微,郝冬梅的贵气与现实,蔡晓光的既暖又渣,郑娟柔顺隐藏下的生存智慧等等,正是这样不同和不完美的性格,才让人物更丰满更典型更具感染力,更加体现人生百态,世间烟火。
《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古人给予我们后人做人做事的最高指导原则。身处时代洪流,个人、家庭、家族的命运必然都与之息息相关,挣扎奋斗沉沦崛起,每个人之所以不同,不仅仅是时代的影响也是自我的抉择。大时代小人物,向上向善,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家国情怀,始终如一。我想这应该是《人世间》要传递的价值观。正如梁晓声所说:“人文的核心是人道,人道的核心是爱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