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掉在我后面,离我太远。请和我站在一起,我们一起走。”王兮老师和我们一起的约定。
一、关于班本课程研究的必要性
从知网搜索的数目来论证班本课程的可行性。比如,课程开发类有1501篇,班本课程474篇,这个对比来看,是大有可为。
(一)今日的课程改变明日的世界
什么知识能够联通过去、现在和未来?什么样的课程最适应学习者用以应付21世纪的挑战?
课程是一种机会。所谓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教师对课程问题的基本认识,包括对课程目标、结构功能、方法体系、设计实施、评价标准等等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指导课程实践的根本理念。
二、课程的起源和概念
起源:唐宋时期:功课及其进程。“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小立课程,大作工夫。”
发展:80年代:课程很少出现。凯洛夫教育学,否定课程自主
近年来:课程是跑道。一是课程是学科知识的总和。二是课程是一种计划或学习方案。三是课程是经验。
干国祥老师对于课程非常精辟的结论,包含了三个点在里面。
三、关于课程的第四种观点
十一学校联盟的总校长李希贵说,课程这个概念本身都在发生转变。课程是什么?不是知识的注射器,而是要把社会上的那些挑战,孩子们将来会遇到的那些问题,打包浓缩,变成课程,让学生们提前体验,提前触发孩子们的禀赋。
四、五种不同的课程形态
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或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