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如何看懂印象派》

要看懂某一个艺术流派,就必须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艺术家的个性。

印象派起源于19世纪60到70年代的法国巴黎,是一群反对古典学院派的年轻艺术家探索出来的画风,主张在户外自然光线下,描绘身边的真实生活。当时的学院派是艺术主流,主张精确画法,塑造英雄形象。

一、当时法国背景下,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巴黎正迈向现代化,越多越多的民众走向了富裕的小康之路,他们不太需要古板空虚的绘画,所以印象派这种贴近生活题材,描述真实生活的画风更容易受到了民众的追捧。

二、在当时,日本的浮世绘风俗画盛行,欧洲从日本进口瓷器和茶叶,而浮世绘作为商品包装传入了法国巴黎,他们开始研究日本浮世绘,并通过改变透视关系给绘画带来张力,比如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巨大的浪花让富士山都变得矮小了。

下面我们来说说印象派的三位大师:莫奈,塞尚,梵高。

印象派祖师爷克劳德·莫奈,他通过捕捉稍纵即逝的光影效果,被称作“光的诗人”,他的《印象日出》描绘的是他的故乡,法国北部的一个港口,而日出的时间如此短暂,为了捕捉这一情景,速度是如此重要,因而他通过不混合颜料,直接快速涂抹在画布上,这种画法被称为颜色分割法,即先观察和记录物体反射光,先画出一堆“深深浅浅”“曲曲折折”,自然地,物体的形状就慢慢出来了,则是以光补形。从《睡莲》则可以看出来这种画法。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另一位大师保罗塞尚,塞尚被称为“现代主义之父”,塞尚运用“双眼视角法”来突出画面中想要突出的物体。比如,他画一个平放的水果盘子,观察视角是从盘子侧面出发的。按科学透视的原则,盘子在画面中就应该是侧面那窄窄的一条。但是塞尚会故意把盘子朝观众再倾斜20度,让盘子里的苹果多露出几个。这样一来,虽然对物体外形的描绘上不那么精确,但整个画面却显得特别充实和谐。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一位艺术家文森特·梵高,他的一生只活了37年了,在世时饱受贫困,孤独和精神的折磨,最后在疯狂中开枪自杀,而他到27岁才开始作画,最后十年画了900幅油画和1100多幅素描,他的作品《向日葵》《星夜》作品用色明艳,造型夸张,强调空间关系,他创作《星夜》受了莫奈的颜色分割法和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的启发。强烈色彩的叠加和漩涡状的星空表现出了他内心得痛苦和躁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以此篇纪念我刚在图书馆TMD被偷的耳机。 摄影技术日渐普及,不再是什么新兴玩意,大众对其也没有任何神秘的好奇可言。...
    杂食的高等动物阅读 1,982评论 2 1
  • ① “想法总是要多少有多少,但行动起来却慢的如蜗牛。” 要站到能看清这个问题给自己造成了多少麻烦的高度,还真不是踩...
    lulukuku阅读 232评论 0 0
  • 水果摆在泡沫盒 一个个是那么惹人垂涎 最光鲜的外表 在灿烂的阳光下闪烁 世俗的眼光中充满欢欣 揭开看,在黑暗的最深...
    莺溪蝶语阅读 328评论 0 3
  • 闭包 我们定义了一个函数,函数在下面f()被调用,函数就会从上往下执行,执行完之后函数内部的声明的变量都会被清空掉...
    张义飞阅读 203评论 1 1
  • 这个电影太沉痛了,同一个国家的人竟然自相残杀到这种地步,真的太残忍。 保罗真的是一个很伟大的人,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利萍阅读 50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