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开始读钱逊的《如沐春风》。这本书是钱先生毕生研究《论语》的经典之作。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及《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为“四书五经”。
“论”指编次,《论语》就是编在一起的话。
《论语》一共二十篇。
程子曰: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还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我们应以这样的态度读《论语》,以这样的标准衡量读《论语》的成绩。
《论语》里对孔子的学生一般称字。只有曾参、有若、冉求、闵子骞四人称子。
孔子把他的弟子按不同的特长分为:
德行科: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政治科:冉有、子路。
口才科:宰我、子贡。
文学科:子游、子夏。
第一篇:学而篇原文与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时时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恼怒,不就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学习,重在实践,须反复练习,如鸟之习飞。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一个人为人孝悌却又喜欢犯上,这是很少见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造反的,从来就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上。根本树立了,道也就由此而生了。孝悌,这是仁的根本吧?”
本章提出孝悌是“为仁之本”。 如果对父母不能孝敬,对兄弟不能友爱,又怎么可能对其他人有爱心,爱其他人呢!这是孝悌的普遍性的意义,是不受时代限制的。孝悌是行仁的根本。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来讨人喜欢,这样的人,仁心就很少了。”人心通过日常言行来表现。“巧”和“令”,本都是褒义。这里说的巧言令色,是专求讨好他人,待人没有真情实意。虚情假意,自然谈不上仁,所以成为贬义。这也说明“仁”要落实在日常的一言一行,真诚待人上。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
孔子教人,重视修养的自觉性,要求“君子求诸己”;自省体现了“求诸己”的自我修养方法。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处事要谨慎专一而有信用,要节约财用而爱人,役使百姓要在农闲时。”
孔子提出:谨慎专一,讲信用,节约财用,爱护百姓,依照农时使用民力。是治国最基本的要求。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在家要讲孝,出外要讲悌,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要广泛地爱众人,亲近其中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和闲暇,再去学习知识。”
本章谈对少年的教育。孝悌、谨信、爱众、亲仁是仁德的基本要求。要求弟子致力于德行修养,有余力再学习文献知识,说明孔子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文和行是孔子之教的两个方面。从学习的次序说,要从德行开始;从做人的要求说,学文是根本。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一个人能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侍奉父母能竭尽全力,服事国君能献出生命,与朋友相交说话诚实可信。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是已经学习了。”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厚重就没有威严;学了,就可以不粗鄙浅陋;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失不要怕改正。”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百姓的道德风尚就会日趋淳厚了。”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子贡说:“我们夫子到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去求得来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我们夫子是靠温和、善良、庄敬有礼、节俭、谦逊而得来的。我们夫子去求的方法,或许是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父亲在,看儿子是观察他的志向;父亲死了,是观察他的行为。在三年之内能不改变父亲生前的所为,可以说是孝了。”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可贵。先王治国之道的好处正在这里,不论小事大事都照这样去做。但也有不能这样做的,只知道要和而一意求和谐,不用礼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说话有信用而近于义,那么说的话就能兑现;态度恭敬而近于礼,就可以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亲的,也就值得崇敬了。”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对工作勤快敏捷,说话却谨慎,又到有道的人那里去辨正自己的是非,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怎样呢?”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不如贫穷而还乐于道,富有而还好礼。”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加工牙骨玉石那样切呀、磋呀、琢呀、磨呀。’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现在可以和你谈《诗》了。”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