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当你厌倦“做好人”的角色,也许正是开始真正理解众生皆苦的时刻。因为你也终于承认,自己也是众生之一。
02
有些慈悲,只是内在恐惧的伪装。你怕不帮,就不值得被爱;你怕说不,就失去“修行者”的样子。你若能识破这份交换,慈悲才能自由。
03
你不需要一直温柔、理解、退让。真正的慈悲,不是压抑自己换取平静,而是在看清“我必须慈悲”的执念后,允许自己安住在如实之中。
04
众生无边誓愿度,但你不是众生的奴仆。真正的愿力,始终与智慧相伴,不执着于表象的善,而是通达于缘起的节奏。
05
你想做一个“不动嗔心”的人,却忘了嗔心本身也是法。你若拒绝它、压制它、羞耻它,反而远离了平等法界。
06
慈悲不等于讨好,放下不等于冷酷。你一旦看破“做好人”的执念,慈悲才开始在你心中自然流动,而不再被供养于妄念之上。
07
众生皆苦,不代表你必须为每一个苦负责。你不是因果的搬运工,你只是照见苦的那一个瞬间,选择不造新业。
08
你终于不再一味为他人设想,是因为你也开始想,那个总替别人让路的自己,是否也值得一条不被践踏的归途。
09
有时候最慈悲的回应,是沉默。不是你冷眼旁观,而是你不再用语言喂养对方的执念,也不再用行为加持自己的虚伪。
10
如果你必须耗尽自己去成全别人的安稳,那不是慈悲,那是执着于“我有用”。觉者从不证明自己,只安住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