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点赞的一篇文章,一直想要总结的文章,迟迟没有合适的方式落笔,今天忍不住拆解一番。其实前面拆解的尝试了一次,还需进一步试炼 。
如果你在一个现场,做一个口头的自我介绍呢?你几句话出口,别人就能在心里对你做一个大致的判断了。很精准吧?但是要做好口头自我介绍,难度很大的。时间有限,而且每一次口头自我介绍,场合不同,对象不同,所以,每一次都是重新创作。
我们做“每天听本书”这个产品的团队很了不起,他们是在做一件开创性的事,就是替一本书在向用户用自然语言做自我介绍。所以,我们做这个产品的底层方法论,就是来自于成功自我介绍。
打个比方,我自己在任何场合做自我介绍,不管长短,心里打腹稿的时候都会分成四个部分。第一,我是谁,叫什么名字,我从哪来,这些硬信息。第二,我因为什么机缘出现在这个场合。第三,我能给大家带来什么价值。第四,我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什么帮助。
举个例子,比如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十几个人的读书会,每人去讲一本书。
在场的都是陌生人,我是这样自我介绍的:大家好,我叫罗振宇,听说今天会有几个高人在场,所以托朋友引荐来参加这个活动。我今天要向各位介绍的书是啥啥啥,因为我上网查了一下各位的背景,我选这本,是因为觉得它会对各位有啥啥好处。我今天不仅会认真听大家的发言,我还希望能知道你们最近都在读什么书,一会儿会后向大家请教。
你看,就几十秒,最简短的自我介绍,可以是这个四步格式,如果更长的自我介绍,也可以按照这个格式来。你别小看这个经验啊。据我所知,很多文化水平不低的人,自我介绍的时候往往都语无伦次。就是缺这个套路。
那这四步套路的本质是什么?它不是让你的介绍自己很完备,短短几十秒怎么可能完备地介绍一个人?它真正的作用,是把你自己逐步连入到一个陌生的人际网络。
第一步是提供硬信息,姓名单位什么的,帮助听众建立一个记忆的锚点,就像船抛锚,定住点。第二步,实质是在拉近和这个现场的关系。第三步,我能帮大家做什么,实质是对现场各位需求的判断。第四步,我需要大家帮我什么,实质是对现场各位价值的判断。
源于 得到专栏中 《一本书怎样做自我介绍》570期
what:通过一个固定模式的四步法来完成公众前的简单自我介绍,让自我介绍变得自然而又丰满。
why:解决面对自我介绍时的慌张和描述不全的尴尬。
how:
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在做什么
二、缘分:出现在这个场合的缘分
三、分享:来到这给到大家的价值
四、获取:我希望能获取什么帮助
where:大部分场合的自我介绍。
A1
我记得上次拆书帮周日活动的时候,开始活动前要做一下自我介绍,当我自己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想到了这个方法,尝试了一下,有点生涩,不过自我感觉并不感觉仓促。我是这么自我介绍的,我是戈壁黄沙,经常在拆书帮群里发一些分享,自己现在在做橡胶销售管理工作,两年前从豆瓣上看到这个组织,近期才参加这个活动,看了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感觉这个方法很实用,现在一直试着操作,来到这里希望能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也计划自己在群里每天拆一篇文章,也希望大家能帮忙监督,谢谢。
反思:尽管自己介绍的时候用了这四个步骤,分析下来,给人感觉不是那么干脆利落,总在拖泥带水,并且每一个层次不是那么清晰。还需要多次实验。
A2
明天正好有一个客户需要拜访,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可以尝试用这个方法来操作。简单明了,全面。
介绍自己,来自哪个公司,公司是做什么的
是因为那位介绍才认识的客户
需要给客户说我们能帮助客户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希望能获取到客户的需求或者客户未来的需求或者对于我司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