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780——094
2022年3月21日 星期一 阴
第26期《班级周报》讲评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同伴作品,围绕中心,写出细节
2、留心观察,写出实验过程
教学重点:
围绕一个意思写出一篇文章,突出中心。
教学难点:
留心观察,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教学用具:
班级周报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发卡
获得习作录用卡的是:
李俊林 金苑茹 张星瑶 顾金霜 张博文
唐志彬 方书杰 方书钰 韩子萱 张轶然
宗欣彤 王宇涵
二、欣赏
1、围绕中心写一篇文章
(1)方书杰的《梦见鬼怪》,围绕题目写了两个场景,一个是破烂房间里脸裂开的鬼怪,另一个是向我走来的木头人,梦中的景象如在眼前,令读者恐怖。
(2)方书钰的《小猫》,写了小猫的外形、走路、散步、休憩,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猫咪乖巧可爱的特点。
(3)张轶然的《吓死宝宝了》,开篇点题写“吓死宝宝了”,中间叙述被老师批评的过程,结尾照应开头,又写“吓死宝宝了”,就像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花环,首尾呼应。
(4)宗欣彤的《小狗》,虽然短小,小狗的外形、活动跃然纸上。
(5)何怡忻的《倒霉》,写了两件倒霉事,一是老师忘了发日记本,大家无法写日记,二是没有方格日记本,手尾都与题目照应。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天马行空、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习作占据主要的位置,要想把孩子们无意识的内容归拢起来,围绕中心写,还需要老师不断引导,不断夸奖,不断鼓励。你的表扬就是学生要去的方向,千万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即使孩子写得一塌糊涂,降低要求,仍然能从字里行间看到鲜花盛开。
2、细节,印象深刻
(1)外形细节
对面有一个人正在对着我傻笑,忽然他不笑了,他的脸像鸡蛋壳一样裂开,吓得我手上都起了鸡皮疙瘩。——方书杰
读起来感觉像恐怖片《聊斋志异》,把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里,源于他对于“鬼怪”脸变形的细节描写。
(2)动作细节
用过的废口罩,可以把两边的绳子摘掉,把口袋里的钢丝露出来,和绳子绑在一起,就成了钩子。——方书杰
动作描写,贵在动词准确,“摘、露、绑”清晰地教我们如何变废为宝。
(3)味觉细节
我拿起冰淇淋咬上一口,一股甜滋滋的口感在嘴里流淌,让人感到清爽无比。——张博文
“甜滋滋、流淌、清爽”多么美妙的味觉体验,难怪许多人吃起冰淇淋欲罢不能,你把我的馋虫都勾出来了。
(4)视听细节
阵阵鸟鸣传入耳朵,粗粗的大树长满嫩叶,五颜六色的花,碧绿的草,像出门游玩似的,把春天变得生机勃勃。——方书钰
听觉、视觉交互使用,形状、颜色迎接不暇,这就是春天,万物生长,生机盎然。
(5)环境细节
碧绿的树荫下,几朵小花,几片落叶,躺于草与草之间,那草丛中有几块花纹,正是小猫,多么漂亮的景色啊!——方书钰
寥寥数笔,和谐温馨,怦然心动,美景让小猫呆萌,小猫让美景灵动,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心静似水。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能够发现细节的孩子,内心一定细腻柔软,一点如细丝如牛毛如花针的细节,足以显示小作者的敏锐目光和写作功底。如何培养孩子发现细节的能力呢?唯有不断观察,不断写作,再观察再写作而已,普通的观察只是看,细节的观察需要用心,所以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老师培养孩子“留心观察”的能力。
三、训练
变色实验
1、道具:
红黄蓝三种颜料 7个矿泉水瓶
一根筷子 一杯水
2、方法:
边做边看边写,要求达到500字以上。
3、过程:
(1)师:同学们,这一节我们做个实验行吗?我边说边笑,赢得了一片欢呼声。
师:拿出习作草稿本,开始写第1段,第1段怎么写呢?谁来说一说?
郭欣怡:“叮铃铃”上课铃响了,王老师问这一节我们做个实验行吗?有的同学站起来欢呼,有的同学大声喊“好”。
邢天宇:“啊,好啊——”这是在干什么呢?原来王老师要为我们做实验了。
师:反其道行之,好的开头,总能吊人胃口。开始写吧,写完举起手来,只要大部分孩子举手,我们就开始第二段。
(2)老师拿出一杯水,一根筷子,7个矿泉水瓶和红黄蓝三种颜料,请同学们看完写第2段。
(3)师:开始实验了。
老师拧开三个空矿泉水瓶的盖子,向里面倒入一样多的清水,第1个瓶子里加入红颜料,第2个瓶子里加入黄颜料,第3个瓶子里加入蓝颜料,使劲搅拌或者上下摇晃,使颜料均匀。
老师让学生看完写第3段。
(4)老师把些许黄颜料倒入第4个空塑料瓶中,再加入一些蓝颜料,瞬间变成绿色。请学生写下这一过程,这是第4段,为了防止遗忘,在黑板上板书:黄+蓝=绿。
(5)老师把蓝颜料倒入红颜料中,摇一摇,变成紫色;黄颜料倒入红颜料中,变成橙色;红黄蓝三种颜料混合变成黑色。顺手在黑板上写下:蓝+红=紫,黄+红=橙,红+黄+蓝=黑。这就是第5段。
(6)第6段写写你的心情、疑问或收获。
抽出10~15分钟自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