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儿子喜欢,在一年半前养了只猫,养着养着吧,就越来越喜欢她,虽说这猫跟人不太亲近,但是看猫玩耍也是趣味多多。
原来听说谁洗脸不认真时就说“看你给猫洗脸似的。”意思是呼啦两下不认真,通过养猫,我看到:猫洗脸可认真,不仅洗脸还不断的的舔拭身上的毛,很干净。
听儿子说猫爱吃麦苗,因为猫不停的舔毛,吃麦面可以帮助猫咪吐出那些舔进胃里的毛。于是,就想着冬天去地里采麦苗,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去同事家,发现她们在家里种麦子,小猫随时可以吃,好主意,我就从那里要了一把麦子,回来种到花盆里,不久就长出了麦苗,猫一有机会就去吃几根。我觉得应该多种点,就给朋友要了土,准备了一个脸盆,再一次请教姐姐怎么种小麦的前提下,开始干,把土装到盆里,太干,说需要加水,忽然想到曾经浇地的时候,水会浇很多(忽略了那是地,渗透力很强),结果成了一盆泥,姐姐说,晾几天吧,太湿,种下去麦子也发不了芽。足足等了好几天,今天,我看好些了,用小铲子翻了翻,撒上麦种,又在上面盖了些土,用小喷壶喷水,等待着小麦苗长出来。
我从农村长大,可真没有亲自参与过种麦子,所以,只感觉在理论层面知道怎么种,可实际上不行,我再一次意识到:知道和做到真的不同。就是做没有失败的过程,也很难把握某项技术。在生活中,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验:比方说做茴香馅饺子,把生鸡蛋打进去,结果馅儿稀的包不进去;曾经做糖醋里脊,由于把握不住火候,外边糊了肉里边是生的(前几天想做红烧排骨,结果烧糖色又糊了);也曾经蒸米饭,由于水放少了米是硬的。这都不难,但不做永远不会。只有反复的去做,才可能做到熟能生巧,这就像卖油翁说的一句话“无他,唯手熟尔”。
所以我们要改变一种思维方式,面对孩子学知识的过程当中出现的错误,就不要轻易的说孩子不认真,粗心,马虎,这些贴标签式的语言是对孩子的一种否定,而忽略了真实的情况是孩子在掌握某个知识的时候,由于不熟练,所以把字写错了,把题算错了,所以,家长通过改变思维方式来改变一种语言模式,要想做对,要想做好,就需要多练习,多写,这也正是我们家长需要孩子用心的地方吗?
通过我种麦苗呀,做菜的失误呀,这些生活中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联系到了家长和老师要孩子们认真好好学习的要求,为了掌握知识就需要多练习。那就要家长老师多说一些让孩子可操作性的话,这样既能帮助到孩子的情绪稳定,又指引导了孩子的学习方法,同时也给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任何情况时,都能起到了人生导师的引领作用。
所以做一个智慧的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就显得无比重要了。有科学系统学习的家长,孩子的每一次犯错都是教育的契机,不懂,那孩子的每一次犯错都是收拾他的机会。
家长懂点心理学知识,无论从如何看待孩子还是对孩子的引导教育,都是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