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流派将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大概1秒钟的时间,当刺激物体的信息接触到人的感觉器官,如听觉、视觉,使得到暂时的存贮;短时记忆大概1分钟的时间,当我们接受到的刺激更进一步时,我们就把简单的听觉、视觉刺激编码成电信号或化学信号,并在我们的大脑中进行传输;长时记忆的存时间是很长且容量很大。而孩子们的记忆大部分为短时记忆,忘得快,需要不断重复和强化。强化孩子的记忆,可以通过增强观察力,通过他自己的观察探索,转化为长时记忆。
汉语中,“聪明”顾名思义就是耳聪目明,“见微知著”、“明察秋毫”,都是讲的观察力。如果孩子没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小到功课不注意、标点符号粗心大意经常,大到不会看到身边的的任何事物,没有旺盛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不会提问,思维也就逐渐停滞了。观察力可以发现细微变化、事物的发展和不同之处,发现事情的规律。
我打算检测一下孩子们的观察力,在餐厅吃饭的时候,我让两个宝贝转头不要看我,也互相不要看,我问她们:“姐姐,你知道妈妈今天穿的什么颜色的衣服吗?”姐姐回答:“妈妈穿的蓝色套装睡衣,外面是白色睡袍。”我又问:“妹妹,你知道姐姐今天穿的什么颜色的衣服吗?”妹妹回答:“姐姐穿的睡袍,灰色的。”姐姐抢答:“妹妹穿的是粉色独角兽的连体!”她们觉得很好玩,回过头转过身,这才发现猜的都不对。白色睡袍是我昨天穿的,今天穿的是粉色的。姐姐的灰色睡袍也是昨天的,今天穿的白色带斑点的连体加绒睡衣。妹妹的睡衣姐姐说对了,因为她帮妹妹拿的衣服。孩子们突然懂得,身边的家人,我们不注意的话,是不记得对方穿什么的,有的时候记忆竟然还停留在昨天!
一、你问我答的游戏
她俩觉得很有趣,也很不可思议,于是我们局限一个空间,比如餐厅或客厅,互相问问题,比如客厅的沙发有哪些颜色?客厅有几盆绿植?客厅的壁炉上有几个埃菲尔铁塔摆件?鱼缸里有几条鱼?餐厅里有几把椅子?客厅茶几是什么形状?........我们发现即使天天在家里待着,不经手的事物也会没有任何印象。很奇怪的是,有时候孩子们偶然瞥眼看到的VE罐子,我到处找找不到的时候,孩子却能回答我具体位置。
二、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有次小女儿拉着我给她讲故事,讲了好多本小猪佩奇的故事后,她又从第一本开始让我讲,我说讲过了呀,她说她忘记了,于是我提议我再讲一遍,她再给我讲一遍。小女儿同意后,她挑选了一本《森林小璐》,我又给她慢慢地讲了一遍,讲完后我鼓励她给我讲。她开始还总想读字,但毕竟认字非常有限,有点不知道怎么开始,我鼓励她用自己的话给妈妈讲。这下子她打开了话匣子,很多细节都讲到了,还自己发挥想象力增加了一些情节和她自己的解读,让我很惊叹。
三、亲自动手学做饭
我做饭的时候,两个孩子喜欢陪在旁边跟我聊天。我觉得,我小时候也是看着妈妈做菜,现在很多都是模仿妈妈,她们看着估计也能学一点点吧。正好大女儿中文课要写一篇最喜欢的一道菜,她写的西红柿炒鸡蛋,但跟我说忘了具体怎么做。于是,我给她打下手和指导,她打鸡蛋,在锅里放油炒鸡蛋并盛出,我帮她备好西红柿丁。她接着炒西红柿,加入盐和酱油后,加水和番茄酱,最后放入鸡蛋一起煮一会儿,一道酸甜浓香的西红柿炒鸡蛋就做出来。她自己做一遍之后,就表示下次不用妈妈帮忙了。今天我在边上看着,她做了青椒肉末炒饭,非常好吃!她还说,原来炒菜、炒饭都差不多!
四、分享新鲜故事
我很喜欢看短故事,每天看一篇会读给或讲给孩子们听,并问她们听完的感受或印象深刻的部分;姐姐看书或短视频看到好玩的,也会分享给我们,一起哈哈大笑,寻找我们每个人的笑点;偶尔我看到一些研究实验,比如条件反射、老鼠走迷宫等等,跟孩子们分享,尤其是大女儿竟然早就知道了;女儿们喜欢的图片会发给我,我看到惊艳的图片也会共享给她们。比如我在香港的一位朋友,总有一双发现小美好的眼睛,她被一只被惊艳到的高颜值粉色蜻蜓“停驻”。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善于观察,我们就能发现别人没注意到的细节,就能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不一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