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志红老师登上了《奇葩大会》。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说“家庭是整个世界、整个社会的浓缩,而个人是整个家庭的浓缩,谈论原生家庭是非常重要的”。
以前,我们也许会经常觉得自己的家庭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家庭,父母不和经常吵架,也不懂自己,所以长大后不免想要逃离。但是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被打上了原生家庭的烙印,我们无法逃避,只能从源头来解决问题。
所以我怀着很多好奇和疑问打开这本《为何家会伤人》。开篇讲的就是溺爱,这是一个很具有现实意义的议题。现在城里的很多孩子从小就是在蜜罐里长大,没有经受过很多风吹雨打,在家里是“小皇帝”或者“小公主”。
包办型溺爱即父母觉得自己的想法都是对的,所以孩子人生的道路很小的时候就被设计好了。这种现象常见于知识分子家庭的父母,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早教,上各种兴趣班奥赛班,自己觉得好的就拉孩子去学。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往往缺乏最真实的人生体验,责任意识也较差,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不幸的是,以前的我就是这样子的,所以当我回望自己的原生家庭的时候会发现很多问题,也想把我的问题终结在我这代上。
还有一种溺爱叫放纵型溺爱,这种溺爱在作者看来是更糟糕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小时候要的玩具,电子产品......凡是父母能给的都会给,这会容易产生骄横,目中无人以自我为中心。当有一天孩子长大就会发现有很多东西父母无法给予,比如说友谊,爱情,好的成绩等,他们的三观就会瓦解而重建。心理重构顺利的人会知道自己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或者所谓的“天选之人”,从而踏踏实实地生活。还有一些人就会思想偏激,仇视这个社会从而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
我其实只是一个泯然众人的普通人。以前也犯过“中二病”,但是也许就像毛不易在“像我这样的人”里说的那样
像我这样优秀的人
本该灿烂过一生
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
还在人海里浮沉
我迷茫过,我寻找过,我碌碌无为过,我还很庸俗。我还说得太多做得太少。我兴趣爱好很多但却很难做精,机会很多却很难把握。整个求学的期间都没有离开过厦门,也许像我这样的人应该流放到一个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去长长见识,但是也许是我和父母之间那根隐藏的牵引线让我没有走出那一步吧!
印象很深的是读大学期间我妈妈经常来大学看我,给我送吃的帮我打扫宿舍,把积攒的脏衣服拿回家洗。我们家是一种比较极端的例子了,我父母会用一种他们以为对的方式去爱我,而且他们怕我做事情做错掉,这就导致了我错失了很多成长的机会。
直到我踏入了职场的大门,在社会里几番锤炼吃了大亏之后发现了过去的二十几年我在一些方面已经比别人落后了很多。现在我没那么害怕失败了,也不会以为我还小天塌下来有父母顶着,我长大了必须要负起一个男人该负的责任了。我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我也对于自己的事业有一定的规划。虽然我也有很多缺点比如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但是我认为起码我走出了第一步。
原生家庭虽然带给我了很多不好的东西,但是对我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最起码它让我有了一个不错的平台,一群高素质的朋友同学,还有让我养成了多读书多思考的习惯,从而能反省过去的二十几年吧。
Fighting~~,我们都在努力的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