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师学院的第二节课是《互联网教育优秀实践案例》的解读,结合着吴虹老师的讲解与学习中的互动,提出了四个问题让我们思考:学习的空间如何拓展?教师的角色如何转变?为什么需要社群化学习?课堂学习的模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加入N师学院后,从网上购买了《五维突破.互联网+教育》一书,读的过程中结合这四个问题,我从一名普通教师的角度去做了一些思考。
一、学习的空间如何拓展?
在信息化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必须要经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五维突破》这本书2016年3月第一版。在第一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震惊:
”我们也曾仿佛以为世界没有太多变化。木心老先生的一句诗描绘着往昔的岁月“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个人。”而如今的岁月早已不是如此。
150年前,人类才开始全面使用电力;大约20年前,我们才开始上网:17年前,腾讯公司正式诞生;15年前,百度公司正式成立;12年前才有了淘宝。而后,我们变化的速度有増无减。大约7年前,大多数人有了智能手机;5年前有了平板电脑;3年前才有了微信。这些我们现在常态化使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微信,7年前竟然都不存在。”
——摘自《五维突破》
原来,我们现在片刻不离的智能手机,才出现了不过十年啊。还记得周围有一个同事刚刚使用智能手机时,我内心是十分抗拒的,连左滑接电话都不会。可是没过多久,不止是我,周围那些比我还顽固抗拒智能手机的老师,也都陆续用上了自己的智能手机。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我也和许多人一样,学着发微信,读书,学习,智能手机宛如随身电脑一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是如此,作为一名学生呢?他们和几年前的学生相比,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虽然有一部分家长还在顽强地抵抗,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根本不存在要不要使用互联网的问题。我今年教一年级,与我十年前教的一年级相比,他们多了更多的选择。十年前我教一年级的时候,上课能用个PPT,就已经是极其高端的课堂了。现在的课堂呢?各种网络资源的获取,各种APP的使用,都是平常的事情。学生不光是从老师这里学到知识,他们有很多的渠道来进行学习。对于信息技术,我们不是要谈虎色变,而是要顺势而为,让学习更加轻松,更加有效。
二、教师的角色如何转变?
作为一名信息时代的教师,我们也有了很多变化。随意举一个例子,几年前我们与家长联系,学校要求是建立飞信群,可是现在几乎没有用飞信来联系的了,各种微信群如雨后春笋般,便利了我们的交流。当然,各种垃圾信息,也充斥了我们的手机,躲都躲不掉。我们可以找到各种教学用的资源,每个知识点都有详细的讲解,可以随时拿来为我所用。我们可以随时录一段简短的视频,发送给家长,让学生在家里学习。晚上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去参加小打卡,也可以用作业盒子、一起作业之类的APP,一键布置,无需动手。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
各种教学APP,让人眼花缭乱。作为教师,似乎只需要做出选择。但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是否我们做出了选择,把APP让学生下载下来,把视频让学生看看,知识的传授就完成了呢?当然不是。刚开始的时候,有的老师会被各种新奇的方式所累,一股脑儿推荐给学生,反而成了新的负担。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后,教师的指导都是十分重要的,既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更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把学习引上正轨。
三、为什么需要社群化学习?
从加入青椒计划新秀群开始,我才体验到社群化学习的魔力。群中积极向上的氛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让人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后来又学会了小打卡,每次参与后,小打卡上的数据都会给我一种成就感。这些交流,既分享了知识,又给自己增长了勇气,还有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简书中看到自己写的字数一天天增长,偶尔一篇文章会有许多人看过,会觉得莫名欣喜。可能在生活中会有许多人跟我一样,不善于分享与交流,但是在这些地方,在一次次活动中,在一次次锻炼后,专业成长的同时,会增长自己的勇气。
四、课堂学习的模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就我目前所能想到的,除了传统的授课,双师课堂与N师课堂,都是现在可以实现的,具体实施细节可以在实践中完善。
在2018年下半年,我在一年级中用cctalk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由于学生在校午餐,午饭后还有一段时间,约半小时。我就用这段时间,对一年级八个班的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看班老师在教室里做助教。每次都是先说一下正确做法,然后提出要求,再让学生试着做一下。课下我会进行相应的观察,找到表现好的拍下来,第二天进行表扬。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应该达到两个目的:让学生学的更扎实有效,让老师教的更轻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