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重新定义管理者
所谓的管理者,不是上司、领导,只要是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的判断标准,不是管理多少下属,甚至是否有下属,而是能否通过自己的知识做影响组织决策的人。
成为卓有成效的领导者要养成的五个习惯:
第一、善用时间,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管理者是通过别人拿结果,同时,还要对别人的结果负责。你的时间应该花在让他知道如果正确、高效的工作,他的工作结果方能体现你的管理和时间价值,所以,管理者要多花时间在别人身上做有价值的事情。
记住:你的时间价值,体现在对他人的贡献和他人的工作成果上。
第二、专注贡献,对管理者的评价在于成果,而不在于付出。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看付出了多少,而是看对外界的贡献有多大。要为了达成工作成果而工作,而不仅仅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履行职责式的只看工作尽责,不看工作结果。不专注成果和贡献,只看自己努力付出的人,往往效率低下,自诩勤奋,实则可怜。
记住: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要为了成果而工作。
第三、用人之长,把工作建立在所有人的长处上。善于利用同事、下属的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管理者要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将别人的优势和长处充分发挥,营造这样的组织氛围不仅让组织内部人员处于最佳自提,也让组织效能充分发挥。对于管理者来说,识人用人,就是把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其效能发挥最大化。
记住:知人善用,是管理者永远的职责和修炼。
第四、要事优先,一次只专注一件事。每个人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管理者绝不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必须聚焦关键,要把时间放在少数领域。如果工作没有主次轻重,分不清优先和关键,是无法获得期望成果的。
记住:聚焦关键,要事优先,抓住关键,就成功了一半。
第五、有效决策,有效的决策是方向正确对组织发展有利的决策,而是全体同意的决策,管理者要经常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但一定要明白,组织中不可能总是意见一致,英明的决策往往需要背负巨大压力,力排众议。做老好人,谁都不想得罪,不会是一名好的管理者。真正有效的决策,是针对全局的取舍和平衡,不在于做什么决策,而是决策之后的推行。
记住:广泛的听取意见,小范围讨论分析,一个人作决策。
管理者首先要从思维上进行转变,管理不是简单的制定规则、发号施令、KPI考核甚至是亲力亲为,而是具有科学思维依据的系统工作,需要我们从观念和具体工作中不断调整和改善。
管理者若想走向优秀甚至卓越,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和反思。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自以为是,不要用过去的眼光和经验来看待当下和未来的问题,演绎法并不是一直有效的。在现实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去暗示自己在每一个当下摒弃以前的下意识动作,转而通过科学管理的视角去看待和执行。书读了并不一定读懂、读懂并不一定能够实践,道理人人都会讲,但做起来容易走样。我们常常受制于巨大的思维惯性和认知遮蔽,越是有了一些经验,越会发现“知行合一”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