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从最熟悉的人与事开始,所以,大部分随笔、诗歌甚至小小说,本质上还是日记,反映作者的所做所为所见所感所思所想。
书写者必须首先忠于自己。把一个人的一生拆分成一个个简单连贯的日夜,细看来,绝大多数日子还是平凡又琐碎的。作者想从这样朴实的素材库里提炼出引人共鸣或打动人心的亮点,而现实及其外延难以支撑这份需求,与其绞尽脑汁构思一个不存在的世界,还不如向内深耕,发掘形形色色的外衣底下,人类共有的情感——渴望爱与安全感,对未知的好奇等等。
心理世界是海,表面翻飞的浪花看似劲道很猛,实则不堪一击。海浪的起伏波动,是浮华世界施加在涉世未深的人身上虚假的投影,是海对风的被动回应。而一个人真正的欲望与恐惧,则是海底奔流不息的洋流,若搭配天时地利的巧合足以形成惊天动地的海啸。
描写浪花容易——轻盈、灵动、跳跃,像舞蹈像音符像顽童像快乐。可是要怎么描写暗流涌动呢?无声色味触,来无影去无踪,甚至当我们执着于表层的享乐与焦虑时,都意识不到它潜藏着能量。描写嘴角的笑与泪很简单,可明明眼眸深处彻骨的寒冰、喷涌的火苗、无言的哀伤甚至于茫然的空洞才是我们灵魂深处的告白啊,该如何下笔才不辜负这番深情?
而《夏日终曲》的魅力,就在于作者很好地回答了以上疑问。
这本书故事很简单——爱而不得,长相思不能长相守。时间横跨20年,但主人公产生密切交集只有夏季里的短短几周。两人的感情推进属于单线条:相遇,一见倾心——试探,暗流涌动——确定,惺惺相惜——离别,藕断丝连。
故事以17岁少年埃利奥的视角展开,用第一人称明写他热切的爱恋、焦灼的守望、浓得化不开的思念,写他的勇气与怯懦,自尊和谦卑,矛盾与笃定。奥立佛的感情则采用侧面暗写,虽隐晦但更加深沉。
作者最成功之处在于对埃利奥心理活动的刻画十分细腻、准确、真实。他从未将“我爱你”宣之于口,他只说:“无论当时,还是我们在铁轨旁闲聊时,我毫不掩饰,但也不愿承认的是:我一直在试图赢得他的心——却徒劳无功”。
他没有哀叹“离别让我痛苦万分”,只是把“不舍”刻在空气里,任这无边的怅然将自己包围,他说:“在我家花园里那张圆木桌度过的时光,永远烙印在那些早晨,我多希望时间可以暂停。圆桌上那把不够大的伞,任阳光洒落在纸页上;冰块落入柠檬水里,发出叮当声;不远处,浪花轻轻拍打巨型礁石的声音;邻居家传来的、无限循环的流行金曲串烧发出的低沉吱吱声……希望这个夏天永不结束,希望他永不离去,让音乐永远无限循环下去。我的要求很少,我发誓我将别无所求。”
类似这样的段落或者句子还有很多。作者没有写夸张的动作或过于饱满的情绪,也没有用浓艳的色彩去渲染。用最淡的笔触写最强烈的思慕,动情但不煽情。用克制的文字写激烈的挣扎,情绪可以沸腾但不至于泛滥成灾。感情在最谦卑无助的时候依然保持体面与高贵。这是主人公吸引人的地方,也是这本书的成功之处。
总之,这本书很有魅力,是爱情小说,也是“爱情心理学实录”,对心理描写感兴趣的朋友说不定会喜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