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整改是检验“两个维护”的试金石,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关键一环,只有把巡察整改与组织监督、日常管理、群众期盼紧密结合,才能让巡察成果真正转化为治理效能,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巡察整改的核心,在于把责任链条拧得紧、让监督合力聚得拢。从将整改情况纳入领导班子考核,到建立督查要点清单精准“把脉”;从选派纪检、人事等专业干部充实巡察队伍,到搭建多部门信息共享“绿色通道”,要始终以政治监督为统领,把“软任务”变成“硬约束”。这种“全链条”监督模式,既避免了“巡察一阵风、整改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又通过列席民主生活会、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动态掌握整改进展,让每一项整改措施都有跟踪、有评估、有实效。
破解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难题,关键要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不能满足于“问题销号”的短期成效,更要警惕“边改边犯”的反弹回潮。要建立整改成效动态评估机制,定期“回头看”核查整改落实情况,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的行为露头就打;同时,要深挖问题根源,从制度层面补齐短板,针对基层党建薄弱环节完善组织生活制度,围绕干部管理漏洞优化监督机制,让整改成果固化为长效机制。唯有如此,才能防止问题“改而复发”,真正实现从“整改一个问题”到“规范一个领域”的跨越。
巡察整改的成效,最终要靠群众满意度来检验。提升巡察整改质效,既要“当下改”,更要“长久立”。要针对巡察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将其转化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干部监督机制的参考,推动整改从“个案解决”向“系统治理”升级。这种“标本兼治”的思路,不仅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更以巡察整改为契机,优化了基层治理体系,让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在“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