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生教授把文本分为“定篇”“样本”“用件”“例文”四类。
他所说的“定篇”,也就是“经典”文本,则侧重于“人文性”,而不是“工具性”:当“定篇”教的课文,是文学、文化的经典,或素有定评的名家名篇
学生学习这些课文的主要任务,就是熟知经典,透彻地领会课文本身,从而积淀为文学、文化的素养。换言之,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深入地理解、感受这些经典名篇,理解和感受它们何以是经典,理解和感受它们超越时代的思想、情感和杰出的艺术表现力。
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文本的教学解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读《水浒传》,一定会读到打打杀杀、报仇雪恨之类的“糟粕”,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读什么?一是读到一些英雄情结,尤其是那种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气概。二是从语用的角度,去关注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情节设置等,如《水浒传》中武松打虎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动作描写等如果从学习语文的角度来看,语用是第一重要的,因而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多关注小说中的“语言形式”。
王尚文先生说:“‘理会文字’,我以为就是关注语文品质,品味作品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也就是弄懂弄通其字法、句法、章法。字、句、章相关相连,字法、句法是基础,但也离不开章法,而章法也要靠字句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