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是回答一个问题叫做,什么决定你的命运?选择。选择决定你的命运,什么决定选择呢?价值观。
什么叫价值观呢?简单说,什么是好的,什么更好,什么最好。我发现每个人标准不一样,我以为的和他以为的可能是两个世界。
就像手机,每个人的版本都不一样,有的人是安卓的,有的人是苹果的,有人是1.0的,有人是10.0的。
在我看来时间、注意力、成长超级好,在别人看来,维持日常生活稳定更好。这种价值观怎么样?
挺好,不管是追求进步,还是追求宁静致远,都挺好。取决于目标是什么?做出了什么选择?求仁得仁,有何怨言。
如果目标就是过好当下的生活,平静稳定,做出维持当下生活的决定也挺好。如果目标是不断精进,终身学习,为了更多收入更好生活。
1.复盘评估我过去的某个重要选择;
我在初中毕业的时候,选择不读书,去工厂打工。现在看来是一个蠢死了的决定,但当时看这是一个让我舒服的决定。
当时我感觉刚过初三,学习压力很大,为了考试,其他所有都牺牲了。生活中只有学习,而且不是自主学习,让人开心的,我没有任何的安全感,愉悦感,完全是为了别人。
这让我感觉很痛苦,甚至出现了一些躯体化反应,头疼,整个人感觉都坚持不住了。进而对学习产生厌烦,觉得一辈子都不想学习了。
那我怎么养成厌恶学习的习惯了呢?有本书认为习惯分为三部分,暗示、惯常行为和嘉奖。
我好像从小接触的教育是,学习是唯一正确的,其他都是跟学习无关,不能提高成绩的都是错的。学习是痛苦的,要头悬梁,锥刺股。
惯常行为是讨厌学习,尤其是一天15个小时都在看书读书。老师讲的不想听,学不进去,想到考试,会觉得非常痛苦。
嘉奖是什么?可以逃离痛苦。好像不学习就没有痛苦。长大之后,经历了很多社会毒打,才感觉到这荒谬之处。
但现在看来,比起学习的苦,社会的毒打能让我更痛苦。相比之下,学习好像变成了一件简单轻易的事。
在这些年里,我的价值观,对于什么更好的标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进而有了完全相反的选择。
2.看看哪些价值观影响了当时的选择;
我当时觉得读书等于痛苦,不读书就逃避了痛苦。不得不说,当时还是很傻很天真,觉得不读书比读书好。
什么时候回到学习这个路上?真实的看到我与同龄人的差异,年龄相差一两岁,但跟我的人生和经历完全不同的人。
看到很好的物质条件,优渥的生活,更多的机会和选择。生活质量明显比我高好几个等级。才知道原来我以为的更好和别人的更好是不一样的。
我发现随着时间的逝去,我的成长,三观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好和更好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
3.若是某个选择是错误的,那么选择根据(价值观)是因为哪方面你“以偏概全”了?
我那时候太小,世界只有这个小村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沉醉于自己的感受,被痛苦折磨的,忽略了客观事实,以偏概全。
我做那个选择时,没有看清楚利弊,更多的看到了利,而没有看到弊,因为利在当下,弊在长远。
我只想到当下不读书,可以不那么痛苦。而没有想到,我的人生才开始,以后还有很远的路。毕竟那个时间赚的钱,还不如好好读书。
那时,还没有看过世界。我以为的好,和现在看过一部分世界之后,以为的好不是一个好。可能等到将来,我看过世界之后,也会有一个价值观,有一个什么好、什么更好、什么最好的标准。
那时的自己,可能跟现在完全不一样。就像我少年时,完全想不到现在这么热爱学习一样。对前路,其实我有些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做。
但比起以往,现在更加灵活,可以随时调整什么是好,什么是更好的标准。随着学习和成长,我觉得明天会比现在更好。
谢谢你的欣赏,欢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