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嘉轩
鹿子霖领得父教,严谨把握着自己的情绪,把买地者的得意与激动彻底隐藏。这个画面说的是做人不能喜形于色,不要让对方轻易知道自己的想法,一方面他很想买下白嘉轩的两亩水地,但又不能让对方知道怕白嘉轩反悔。
白嘉轩为了谋的鹿家的那块风水宝地,用了以退为进的韬略,先以卖自家的二亩水田为由,请冷先生与鹿泰恒(鹿子霖父亲)商议,随后在鹿家同意买的时候,又说出换地的想法,好地换劣地的差价。
白嘉轩让对方感觉到占了便宜,自己也得到了风水宝地,可谓一举两得。契约签好之后,他没给母亲白赵氏说原因,母亲抽了他一耳光,还气的晕倒。此翻苦肉计用的之妙,鹿家更加信以为真,不会猜疑他换地的目的。
白鹿村新任族长白嘉轩谋划给白鹿村创办学堂,翻新祠堂,此为慈心善举在村民中受赞颂。他出钱出粮帮李家寡妇度过难关。
他对自家的长工鹿三,无世俗主仆辈分,真诚地称鹿三为三哥。白嘉轩不仅对鹿三好,而且对他家人也处处着想,给黑娃交学费,把黑娃割草的活也分配好,给黑娃准备好上学用的物品。
他的另一面也有自私、贪婪,为私欲而做了损人利己。白鹿原第一个人种罂栗的人是他,为了巨大的收益,他连续三年把河川的十多亩水地全种上也罂栗。可以想象到十亩地连续三年能产多少罂栗,炼制多少鸦片。在那个金子多贵鸦片就多贵的年代,毫无疑问,种植罂栗给他带来了巨大财富。
2.吴长贵
吴长贵是一位卖药材的普通山民,通过一个拾金不昧的行为,让白嘉轩的父亲看到了他的诚信,继而成为盘龙镇药材铺的伙计,加上他聪明的天资和诚实温厚的品质为自己带来了命运的转机。吴长贵成为了铺店的掌柜,对白家很是尊敬,也懂得知恩知报。
吴长贵的诚实、勤劳和感恩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他对待白家老掌柜,不仅在生前感恩戴德,甚至在老掌柜去世后,他也以极高的礼遇来表达自己的哀悼和感激之情,展现了他的知恩图报和深厚的人情味。
不仅如此,吴长贵在知道白嘉轩找女人很困难的时候,把自己的五女儿仙草许配给了白嘉轩。
3.英雄所见略同
李寡妇把自家的六分水地卖给了鹿子霖,以借的形式拿了麦子和银元。后又改变主意,把地卖给了白嘉轩,并在契约上签了字画了押。
鹿子霖和白嘉轩因此事大大出手,幸亏有冷先生出面制止。两人刚开始谁也不服气,互相埋怨,彼此都咽不下这口恶气,两人都向县府投诉。
在冷先生的撮合和朱先生的引导下,和好如初而且好过已往。
英雄所见略同,朱先生给嘉轩写的诉状书是:
致嘉轩弟
倚势恃强压对方,
打斗诉讼两败伤;
为富思仁兼重义,
谦让一步宽十丈。
而冷先生给子霖写的诉状书内容相同,只是题目变成“致子霖兄”。
这让我想到了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同样的,书中白鹿两家的矛盾是得到了很好的处理,县令大为感动,凿刻石碑“仁义白鹿村”,亲自送到白鹿村,从此白鹿村被人称为仁义庄。
4.朱先生
白嘉轩和鹿子霖两人主理翻修祠堂并在这里创办本村的学堂。学堂开学之即,白鹿两人商定去了白鹿书院找朱先生,让他给推荐一位先生。朱先生见了白鹿两人,竟然打拱作揖跪倒在地:“二位贤弟请受愚兄一拜。”朱先生热泪盈眶,慷慨激昂地对两个人说,你们兴办学堂是无量功德的大善事,兴办学堂是万代子孙的大事。你们为白鹿原的子孙办了这么大的善事,我替那些有机会念书的子弟们向你们一拜。
朱先生能够为了自己内心信仰抛下身份脸面下跪,这样的人真的让人敬仰,吸引我继续向下看。朱先生的举动让我心生敬佩,这样的老师也会是学子们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