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级当代作家毕飞宇《平原》阅读已接近尾声,不写点什么,似乎对不起偶像,其实更对不起自己的内心的呼唤。
对毕飞宇的喜爱源于他对小说如数家珍的理解,或者手术刀似的干脆利索的告知,这些都源于阅读他《小说课》这本书的启迪。也源于《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的个人成长经历和小说伴随他成长的一本再好不过的作家访谈录。
谈到真实,就要谈到他在《小说课》中,对《平原》的解读,他对“异化”进行了他所谓的全情解读。迫于好奇,我阅读了这本来自对“异化”解读的小说。
“异化”在我们这个新时代成长起来的人来讲,这个“异化”又有了新的解读。阅读一本书,产生共鸣或者思考,是最重要的。
在小说《平原》里,“异化”主要是指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或者想得到欲望过程中,人的各种“异化”。用改变,有些不妥。但用现在话,来讲,叫面具似乎合情合理。
昨天和朋友吃饭聊天,朋友在没有被录取的时候,朋友会不爽。这也是所谓“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实我也很不爽,相信读者朋友们都会不爽,难道不爽,我们就不继续了吗?我再次雄辩的证明了,每个时代都存在异化,存在浮躁,存在不得人心的东西。
对书本的了解,很多时候,束缚了我们的手脚。而现实,当代,或者像这本《平原》,它原原本本的揭露了异化的本质,人带着面具生存的本质。小说家也一样,不能不说,这是悲哀,但又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欣赏。
读小说,尤其是读这样的小说,更应该带着欣赏的角度,去品读,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自己的内心扭曲和光明。人类生活,本来就是肮脏与文明并举。
我对《平原》表达的真实,叹为观止,也为毕飞宇先生表示敬畏和崇拜。
写作人,不是榆木疙瘩,也不是为迎合谁,而不迎合谁,只是另眼观世界而已。或者是毕飞宇这样要迎合这篇平原大地,生他养他的土地苏北,带给他绝无仅有的东西。
农耕文化下,苏北中年人毕飞宇,在写《平原》的时候,是什么心态,我不知道。但我起码知道,《平原》就是在写人的内心波澜壮阔的一生。婚娶丧办,喜事丑事,往来无故人。利益和其他东西,比如性,比如关系,比如底细等等加在一起的一盘人生大戏。
小说《平原》我几次阅读,都想放下,沉重,会带给读者忧郁或者沮丧,会影响当下生活的心情。但如果会令人这般忧郁、沮丧、影响心情,那岂不是入心入脑了,或者直戳人心的阴暗面或者直面生活的种种不爽?如果你想读,请保存内心强大的力量。
在中国,在当代,小说,不仅仅是在描写美好,描写生存中的美好,也有《平原》这般,无情的批判和事无巨细的告诉读者,人的内心,异化也好,变化也好,生死也好。
告诉读者,人的不同,确实是存在的。这点,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