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若是我孤身一人,能生活的很好吗?
在工作中,你是下属,你是领导,你是同事;在生活中,你是儿子,你是女儿,你是爸爸,你是妈妈,你是男朋友,你是女朋友,你是兄弟,你是闺蜜……
你什么时候是你?
小时候,老师问我们长大了想做什么。我说想做宇航员,因为想去看看地球外面是什么样子。后来,我想考上好大学,离开农村,到城市里去看看。现在,我只想好好工作挣钱,为家人带来体面一点的生活,梦想是能一夜暴富。
读书的时候,我的成绩还不错。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拿奖状回家,父母那高兴的样子。自己也算是争气,成绩一直保持在前列。父母会在旁人面前夸自己的孩子,那时候的我,大概也算是“别人家的孩子”吧。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后来有一次期末考试,考得不理想,但也仅仅是“别人家的孩子”的那种不理想,我拿着成绩单,竟然不敢回家。老爸在同学家找到我,回家的路上踢了我一脚。那时候我告诉自己,一定不能再考这样。
“十年寒窗”却不是一瞬间就能过去的。考得不错的时候虽然居多,考试失利却也不会只有一次。拿着优秀的排名回家,再也没有当初拿奖状回家时那种欢欣雀跃;拿着“退步说明书”回家,感觉都迈不动脚步。
高三那会儿,努力用“三五”淹没自己。我害怕自己空闲下来,会想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会想从教学楼上飞下去。不止一次想过这些东西,却没有勇气。因为知道一旦做了就无法挽回了,父母怎么办?高考最终也过去了,只是我交给父母的答卷,不知道是不是符合“别人家的孩子”的期待。
上了大学后,第一次发现谁也管不到我了,我想读书就读书,想玩游戏就玩游戏。我拼命地玩,按照自己想的去生活着,想着“为父母读的书已经读完了”,现在该为我自己了。现在回想起来,我没成为一个彻底的学渣,但是也不太远吧。
找工作那会儿,父母比我还急,他们想要我找一份“好工作”,经常打电话问我,情况怎么样……我感觉又回到了那时候,只是现在换了个关注点,从成绩换成了工作。
现在,我只想着怎么挣到钱。
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不行了,我需要努力撑起这个家。我还要组建自己的家庭,我会需要买车买房买奶粉……只要他们能生活的好一点,怎么样都无所谓了。
偶尔,我也会想一想,这样子活过来,到底是图的什么呢?少年时读书,是想努力维持自己那“别人家的孩子”的形象,让父母脸上有光彩。如今的努力去工作,是想减轻父母的负担,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物质生活。大概只有大学那会儿,为自己想要的活着。
若是我从来没有拿过奖状回家,是不是又会是另一番光景呢?
我不想让亲人出门冒雨打伞走着去聚会,所以我开车送过去,即使我内心万分不想去;我不想让亲人深夜无聊一个人看电视剧,我选择陪着一起看,即使我困极了……
我们都像是蜘蛛,用蛛丝连着所有我们在乎的人。一旦哪一条有一点儿颤动,我们都要立即做出反应。
没有蛛丝的蜘蛛是活不下去的。而我们,永远不会是孤身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