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座部分
为了准备下周四上午的校袋袋本研究课,最近对于儿童的前经验进行挖掘。
体育课可以使用袋袋本吗?
在我未研究之前,脑袋里其实大打问号❓
袋袋本在我们学校多用于文化学科,且应用的相当成熟,在体育上的应用这是第一次。
众所周知,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脑袋里的想法要用身体去表达,不同于数学的抽象逻辑思维,从一定程度上,某些的难度对部分孩子来说不亚于解答某一道抽象复杂的数学题。
因为考虑到学生的前经验,我把课题定为了《跨越式跳高》,因为考虑到跳跃能力是学生与生俱来的本能,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也就有一定的前经验。
11月4号我在四年级2班将袋袋本发下去,布置了相关的要求,第二天早上如数收回,孩子们完成的很认真,结果也远远出乎我的意料。
他们一个个小脑瓜里的想法很多。
有的提问跨越式跳高分为哪些环节?
还有的问跨越式跳高是谁发明的,它还有哪些种类?
甚至还有的孩子问跳高成绩是如何计量的;还有一位孩子画各种跳跃姿势画的特别形象,我能看出他们脑袋中的好奇以及其中的用心。
如此我便明白了孩子们想了解的是什么?他们对于本课的兴趣点在哪里,对于跨越式跳高处在怎样的一个经验水平,从而课上我也会有针对性的教学。
再来说说技能前经验的采集,在前期我采用拍视频的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去体验跳过一段一定高度的橡皮筋,他们可以选择任意一种跳跃姿势,尽量的不去碰横杆。
学生的跳跃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单脚跨越,有的并脚跳,还有的两脚依次落地,这些虽然和跨越式跳高都属于跳跃,但是在动作上却有所不同。
通过深度分析,我把这类经验归结为儿童的相似型前经验,准确的说应该是相似技术中的迁移,也就是跨越式跳高所需的跳跃基础可以从其他的跳跃中习得。
二.课的设计
在捕捉到儿童前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课的设计,在课的开始我首先做了一个示范并让学生带着示范去观察。
譬如:我在跳高时是侧向助跑还是正对垫子的?第二在起跳的过程中我是单脚踏跳还是双脚踏跳。第三我是如何过垫的,是否是两腿依次过横杆。
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解答,学生明确了跨越式跳高的特性,它是区别于其他单脚跳,双脚跳最明显的地方,以及它分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几个环节。
我看袋袋本中有些学生对跨越式跳高的作用很感兴趣,其实学习跨越式跳高不仅能让我们有效的躲避生活中的障碍,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大有裨益。
原地画彩虹,接着展开练习,首先是原地画彩虹,左右脚各画一个彩虹,让学生明确摆动腿和起跳腿,两腿都是直的依次画,并让学生把起跳腿的裤脚卷起,以防止学生混淆不清。
原地起跳过垫子,原地的过垫十分重要,它是跨越式跳高动作的基础,开始是听哨音,后来便是独自练习。
上一步起跳,此动作要求学生起跳腿在后,摆动腿在前,依然开始跨越小垫。
在此过程中,请一名优秀的同学做示范,并提出她的优点,可以做到两腿直腿依次过垫。
上三步起跳(前后两人垫子拼接,垫子加长)
上三步起跳,前后左右四人垫子拼在一起,既增加长度又让高度变高。
这样课的设计就会有梯度,学生乐于学习与挑战,并会有跨越过一定高度的成就感。
在这个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对于儿童前经验进行有效的挖掘,并设计一系列环节进行了干预,真正做到了从发现儿童→儿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