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读《不上班咖啡馆》第三个故事:王鹏的故事
梳理三十多岁职业人的瓶颈与出路。
问题一:为什么三十多岁要转型?
“因为到了三十多岁,年龄不是价值、专业不是壁垒、公司不是家。”
年龄不是价值是因为收入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某个时间段收入会放慢,因为行业变动、自身专业成长变慢了,体能方面也下降了。
专业不是壁垒这个是我们要认清什么才是真正的专业,书里举了专业咖啡师与冲速溶咖啡的区别,“如果为了提神,的确没啥区别,如果为了体验,这里就有很多的专业知识。专业壁垒不取决于我干了多久,而是我钻研得有多深。如果一个人每天冲速溶咖啡,即使冲十年,也并不一定就有专业壁垒。”
公司不是家,中国的公司平均年龄才2.97年,电商公司更快,慢的一年一个项目,快的2-3月就筛选一拨人。
问题二:30+的六条新出路有哪些?
专业线:成为领域内专家
管理线:在组织里成为管理者
转型线:带着积累去新的行业、岗位,进体制(公务员、考事业编)
平衡线:先以家庭为重心,度过经济压力期再找机会
自由职业线:以自己的热爱为抓手,创造自己的职业
创业线:创办一家自己的公司
问题三:为什么不能过度追求专业度?
“过度追求专业,不仅不会增加整体价值,有时候反而会是障碍。”
问题四:专业人成长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知道为什么做,知道如何做,知道为谁做。
问题五:技术转管理的四大天坑是什么?
救火、被动、清高、技术崇拜。
问题六:怎么管理压力?
第一步是识别压力,知道什么压着它。常见的压力来源有:身体、工作或学业、家庭、财务和人际关系等。
第二步是调整应对模式,就是看怎么让负重能更加平均。
第三步是增加弹簧的力量。
最后一步是挖掘动力,找到压力背后的意义。
问题七:如何应对压力?
释放压力:运动、冥想、健身、走入大自然。
减少压力源:“逃”一下人际,降低一点要求,节省一下开支。
认知调整:不要去反复回忆过去的事。
《不上班咖啡馆》里的王鹏选择了管理线路,跟王鹏有同样选择的朋友可以买书自己去看看,更能感同身受。
在这个故事里面,给到我启发的是关于专业不是壁垒,不管我之前是做美工设计还是做运营,我在专业方面其实都没有深入精钻,虽然我的工资都有在涨,但是都会卡在同一个数值上,今天我找到答案了,就是我的专业壁垒不够。
以前每天勤劳工作着的我,原来都只是一个冲速溶咖啡的人。当运营的时候我不介意做所有事,因为我想着带薪上班,多做多了解,方便以后自己出来创业,但是当店铺起不来的时候,我自己也没多坚持,我把原因归结于老板的问题,其实是我的问题,我没找到好办法经营我还没能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