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量信息即使获取时代,我们拼什么?
中国过去30年的社会发展,才认知优势的构建角度来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认知数量→知识获取速度→知识深度
王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知识管理的核心实际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如何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
有深度的认知能力: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具普遍的情况;
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所谓“临界知识”,便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我们一直把时间花在想办法提升“技术效率”上,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认知效率”
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知道的,只是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了
学习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清楚问题表现背后的实质,那就是我们在提升认知效率
提升认知效率,找到撬动效能的杠杆点(临界知识),就能从老鼠赛道中跳出来。花80%的时间,用在这20%的关键问题上,获得重要的20%知识。
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
多元的经历如果不能帮助我们提升认知深度,从长期来看,那也是低效的
斜杠青年应该更加深入的探索,而不是简单追求多元的结果
斜杠是结果,不是原因
一开始就能带来直接利益和诱惑的事情,很可能要拿未来的机会做代价
斜杠是提升认知深度的结果,而不是追求多元的结果
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在这个世界是,想要提升认知深度(做到极致)。恰恰要学习“无用之用”(除专业领域知识外的,与解决某一类问题相关的所有核心能力)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那些“无用”对你有用?
各种表面是看起来“无用”的不相干知识,最后在底层都会联系起来。理解到了这一点,就找到了知识一通百通的突破口
我们一生需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
(1)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
(2)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
(3)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
这些看起来“无用”的知识,可能会在战略层面上为我们发挥“大用”
掌握临界知识,深刻理解底层通用规律,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必修课——这对每个人都有巨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