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到图书馆,都有些不适应。不知道干什么。也没有看小说和刷视频,就在那里发呆。
读了一会书,又继续在那里发呆。什么都不想干,就想一下自己的问题,自己的思维方式是什么。
自己挺习惯,不走心的学习或者说是添鸭式,看到新的学习内容,不是先理解容易,而是着急背下来。
自己会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背东西上面。不愿意去深想各个知识点的关系。虽然知道这个方式对学习并没有多大的益处,但是自己还是改不了这种浅显的方法。
其实写日记时,自己说的问题会去想,但不会深想。因为即使不深想,自己也很难查觉,查觉不到,就感觉没有问题。
只有再次遇到这个问题时,自己才会想起,之前自己也想过,但不知道怎么就放弃了。
而学习则不同,要做题,不会就是不会,就会一遍一遍的提醒自己,这道题就是不会的,想要会,就要学得更扎实。
又一次想到,自己学了这么多遍,都无法把老师的思维变成的自己思维,就学得很难受。
自己不想接受别人的思维模式,同时,也没有能力把别人的加工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只能一遍一遍的学,再一遍一遍的痛苦。
其实学会的,那些知识点,都是靠“背”,就可以会的。那些需要理解的,自己学一遍,就会忘一遍。
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胶水,强行把知识点,粘在脑子里,随着时间的流逝胶水就不粘了,那些知识点就掉下来了。
自己一遍一遍的学,而知识点就一遍遍的掉,就像猴子掰玉米,一边掉一边掰。最后只剩下一个玉米。
自己的学习其实一直都是这种状态。学习呢,也学了,当时,也会了,过一段时间,就又忘了。自己就在这样学习循环里打转。
大脑就是一直排斥学习类知识进入脑子,也可以说,这些不加工知识点,很难进入大脑,就像大脑的入口有碗口那么大,而那些不加工的知识点,却如一个洗脸盆那么大,自己没有任何技巧,就使劲的把这个知识点往脑子的塞,但是根本就塞不进去。
所以只能堵在“门口”,当时看着这个知识点粘在脑子里,看着没有掉。当自己不使劲了,去做别的事情了,这个知识点就会掉下来。
自己想的很明白,但是要学习时,要具体怎么改,要怎么学,自己就不知道了,自己无法把自己想法落地。自己的想法,无法在在行动上,具体的表现出来。
这就是纸上谈兵吧,想的很明白,到具体实操时,还是按以前的方法。想的和做的,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