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才是多,从教学中来看,老师占用时间少,学生的时间就会变多,说的话少,学生说的就会变多。提示给的少,学生思考就会变多,进而深入;无才能有,当教师指准备必要少量的教材内容,甚至完全不准备教材,那么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材料就必须由学生来供应;慢才会快,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2.创造新教材,学生们的积极性会被充分激发。他们开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此时教师必须更多的放下自己的预设,去看见学生的生成。这样的课堂每一节都是崭新的,因为不同班级的学生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故事,创造出不同的情境,开展不同的对话。当没有那么多预设答案的时候,我们才会更接近每一个生命个体,聆听不同的声音。
3.当拥有学生能做到的其他和心智框架时,教师就能够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创设适当的挑战。每个学生就会更主动的参与小组活动,并学会倾听不同观点,积极而清晰的汇总小小组的观点。这样的课堂要求教师必须营造安全的氛围,让每个学生不再害怕犯错,可以自信的表达观点。
4.想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判断与选择,这恰恰需要依靠教师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确定哪些是引发认知冲突或具有迷思陷阱的问题。但经验是很主观的东西,有时候会判断错误。像这样的时候,可能需要教师实时的介入,全班性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