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上公开课了。
做老师就免不了上公开课,不管你喜不喜欢。起初看待公开课犹如洪水猛兽,能躲则躲,后来看躲不过不如坦然面对,既来之则安之,反而感觉没什么了。
上班以来,上过很多堂公开课,有被领导听的,有被同事听的,还有领导同事一起听的。少则一两人,多则数十人。
记得刚毕业那几年,公开课上得最多。那时候在一所私立学校工作,因为年轻所以被听课的次数很多。
印象最深的一次公开课是讲选自《老残游记》中的“王小玉说书”,几乎学校里所有语文老师都来了,加上各个领导,黑压压坐满了教室,连过道都坐了人。
那篇文章讲了黑妞白妞说书的精彩,其中有一段形容得特别妙,我特意在黑板上画了曲线图,用高低起伏的线条来表现声音的百转千回。
那节课结束,我感觉还不尽兴,下课前用一曲轻音乐结束这节课,让大家在安静的音乐里回味文章对声音的精彩描写。
听课人中有一直很赏识我的副校长,经常听我的课,听课全程都笑容满面,最后放轻音乐时,他和同学们按照我的提示闭上眼睛静静体味文章的余味,脸上带着微笑,轻轻摇着头,一幅陶醉的样子,那一刻令我十分感动,到现在还记得。
那时候年轻气盛,为了上好每节公开课废寝忘食去准备,公开课对我而言就像一个演员演艺生涯的一次重大演出,必须以最精彩的表演亮相。
上课时我也像黑妞说书一样使尽浑身解数,尝试各种方法,运用各种手段,直到上好一堂满意的课为止。每上完一堂满意的课,就像百米冲刺结束的运动员一样,微微有点累,更多是一种平静和满足的感觉。
上完课后,照例要接受大家的点评,我们称为评课。
评课之隆重堪比上课,大家围着一张桌子团团坐,由某一专门负责的老师来发起讨论,比如“现在我们大家就某某这节课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果听课是一场老师的表演,更多展示个人才艺,评课就要复杂许多。
上公开课就像做一锅饭大家一起吃,所谓“众口难调”,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尝出来的味道也不同。同样一节课,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再加上关系亲疏远近等因素,评课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
有些严厉的评课堪比一场批斗会,上课的老师低着头接受老教师的批评,碰上有些说话犀利的老教师,能把你的课批的体无完肤。一个老师回忆当年刚上班时被评课,被资深老教师批的抬不起头来,只能不住点头“是”“是”。
排除个人感情因素,这样的评课看似不近人情,但是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大有裨益,尤其批评的都是明显的问题或者能戳到痛处的深层次问题,这样其实是一件好事。
可是近些年来,这样的评课已经越来越少甚至几近绝迹了。
可能大家觉得公开指出别人缺点会让人下不来台,弄不好还会得罪人,本来好意也不被领情,谁也犯不着为这个得罪人。
所以到了评课时,都开始互相谦让起来,“你先说吧”或者“我没意见,挺好的”。有些时候还会出现没人说话的冷场尴尬。
相比之下,更怀念那些真正指出你问题所在的评课,忠言虽然逆耳但毕竟是忠言。
刚开学没多久就面临着被听课的考验,据说是市里的教研员下来听课,这次不同以往指定听某个老师的展示课,而是整个年级全员听课,听完集中评课。
一时间大家都开始忙碌起来,备课的备课,调课的调课,听课的听课,楼道里每天穿梭来去都是搬着凳子听课的老师。为此,学校给每个教研组开会教研,一层紧张的氛围大网一样笼罩着校园。
本来我们语文组定为第一周被听课,临时改成了第二周,于是大家又继续打磨自己备的课,终于,轮到我们这组了。
我们集体备课的课文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同一节课五个人讲,有点同课异构的味道,让人莫名生出点兴奋的感觉:会有怎样的不同呢?不禁有些摩拳擦掌。
第一天安排三个老师三节课,我是第三节课。以前每次上公开课之前都有些紧张的感觉,奇怪这次竟然一点紧张感觉也没有,心中波澜不惊。
听了其他老师两节课,吸取了她们的经验教训,心中渐渐形成自己的上课设想。
不同的人上同一节课也可以上出不同的风格,跟个人气质相关,也跟个人教育理念相关。
我的理念就是让每个孩子因为文字本身爱上语文这门学科,尽管现在应试教育依然占据主要地位,但是并不妨碍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像《醉翁亭记》这篇课文,本身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古代散文,不同于其他被贬作品的郁闷凄凉,反而呈现一种豁达洒脱的风格,是欧阳修魅力人格的代表。
所以,我希望学生在喜欢这篇文章的同时,也喜欢作品背后豁达洒脱的欧阳修。
在上课第一环节我首先带大家了解一个完整的欧阳修,不仅从文学还是政治,不仅从散文还是诗词,史学,全方位了解欧阳修。
这一环节最后我把欧阳修三首词《蝶恋花》《生查子元夕》《浪淘沙》介绍给学生,作为文章的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文学积累。
第二环节就是诵读文章。在我看来,诵读是学习文章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所以在学习文言文之前,我已经带领学生熟读课文很多遍,不少孩子都已经可以滔滔不绝背诵全文了。
但是这次课上诵读不同于朗读背诵,是带着情感和节奏美读课文,在声音里触摸文章的纹理。学生读完后,我借着范读的机会过了一把诵读的瘾,又自我陶醉一番。
而后引导学生翻译句子,积累词汇,欣赏景物描写的特点,一节课匆匆而过,下课之前复习了这节课内容。
这节课上下来,虽然不尽善尽美,但是却心情舒畅,希望我的学生也有如我一般的感受。
评课环节,教研员评价我的课给人的最大感受就是“悠然”,一下让我想到“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这个评价我喜欢。
公开课到此结束!
202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