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老师认为今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应把形成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价值,在教育的一切活动中都要体现这一价值,其核心要义是育人价值。育人价值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
课堂转型的基本转向与改变体现为:从“教书”走向“育人”,从“知识传递”走向“生命价值的挖掘与提升”。其中,由“教书”为本转向通过教书来“育人”,实现由“知识”到“生命”的转换,融通“教”与“育”,是其中的关键一步。力图针对和解决传统教学价值观中的三大缺失:一是“生命价值”的缺失。二是“学科教学生命价值内涵”的缺失。三是“学科教学价值转化”的缺失。
如何扭转和解决缺失?
一、清晰育人价值的核心内涵
首先,明确育人的基本标准。
其次,明晰开发育人价值的基本任务。
再次,形成挖掘育人价值的基本思路。
一是重视“学科的独特”。
二是实现“结构的关联”。
三是推动“过程的转化”。
二、形成对育人价值的结构化、层次化理解
第一个层次,教学共通价值观。
第二个层次,学科教学价值观。
第三个层次,学科教学活动的具体综合。
三、找到育人价值挖掘、开发的多元角度、对象或载体
其一,教学内容的角度。
其二,教学方法与工具的角度。
其三,学科活动的角度。
四、建构育人价值的学科类结构
在倡导学科综合交叉的今天,每一个学科的独特存在依然不可替代。所有的“综合”,依然是以各种学科视角、方法的独特和独立存在为前提的综合。
五、聚焦自身在学科育人价值深度开发与挖掘中的难点
将教学共同育人价值观,具体转化为本学科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的能力。设计育人价值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