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

因此,无论是谁也没法拥有绝对正确的关于生

命的意义,但同时,只要是人所定义的生命意义,

就不会是完全谬误的。


目录

1.……生活的意义……

2……人的三种设定……

3…....人的社会属性……

4……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1.生活的意义

人类生活于“意义”之中。人所体验的不是抽象的事物,同时也不是纯粹的事物,这些事物受制于人的需要与经验。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木头”是指“与人有关的木头”,“石头”指的是“作为人类生活要素之一的石头”。脱离意义,想要生活在一个纯粹的环境下,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幸。因为这样一来就把自己与其他人隔离起来了。他的行为对自己、对他人都毫无作用。人们会这样说:这个人的行为没有意义。人总是从自己的需要和目的出发,通过赋予意义来感受外部事物的。因此,人感受的不是世界本身,而是被他解释过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不可能是完整的,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或错误。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生活在其中的意义领域是一个充满错误的领域。

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去问某个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很可能无法回答。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是不会意识到这样的问题,更不会主动去思考这样的问题的。如果一定要回答,也会是一些含义不明确的老生常谈。但事实上,这个问题从人类诞生那天起就出现了。在我们的时代,年轻人——年长一些的人也一样——经常也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不过可以断言,人只有在遭受到挫折时,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当一切都顺利,人的生活没有遇到阻碍和困难时,这个问题是不会以言语的方式被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和对它的回答,会通过人在日常生活中慢慢体现并逐步得到解答。如果不受言辞的迷感,而是去观察具体的行为,就不难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意义”这种意义会体现在姿态、态度、动作、神情、礼节、习惯、企图等等上,这些具体行为无不都是遵循着这个意义的。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告诉我们,他对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深信不疑,他的一举一动甚至一个表情都是在告诉他人:“我就是这样的,宇宙万物也就是这个样子。”这正是这个人赋予自己及生命的意义。

这也就是说,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关于生命的意义。我们也说过,任何一种意义都有可能包含着错误的成分。因此,无论是谁也没法拥有绝对正确的关于生命的意义,但同时,只要是人所定义的生命意义,就不会是完全谬误的。所有意义都是处在对与错之间,而且人还拥有判断的能力,能分辨这些意义的好与坏、错与对,以及好坏对错的程度,并发现那些较好的意义的共性,较差的意义差在哪里。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较为科学的“生命意义”,得出一个关于生命意义的公共尺度,用来衡量跟我们人类相关的现实的“意义”。在此我们必须牢记,这里的“真实”是与人类有关的“真”,是与人类的目的与计划相关的真。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什么“真实”或被称之为真理的东西,即使是有,那也是跟人类无关的。




2.人的三种设定

每个人都受制于三种限定,对于这三种限定我们每个人都随时要有所意识。是它们构成了人所处的现实环境,也正是它们制造了人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由于这些问题总是纠缠着我们每个人,迫使我们不得不作出回应,这样的回应也就构成了一个人对生命意义的属于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们生活在地球这颗小小的星球上,不可能再有别的去处。我们唯一的生存方式就是在这个限定下,尽可能多地利用它所提供的资源来保证我们的生存与发展。为此我们必须要不断发展我们的身心,以确保自己和人类的未来得以持续。这是一个面向所有人提出的挑战,需要每个人都参与应对,谁也不可能逃避。鉴于此,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是代表全体人类对生存境况作出的回应。这样的回应展现了在我们心中什么是必要、适度、可能和有价值的。这些回应同时也受限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属于人类”,“我们栖居在地球上”。

考虑到人类生理上天生的脆弱性,以及所居住环境存在着的不安全性因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为了我们自己和全体人类,我们每个人都要勇于给出答案,并努力使得这些答案具有前瞻性并能保持一惯性。这就像一道数学难题,正确的解答无法依靠运气与猜测,只能来自苦思冥想,来自坚定的信心与不懈的努力。很可能最终还是无法一劳永逸地得出完美的解答,但只要我们足够坚韧、足够有耐心,就能不断接近完美的解答。对于我们生命这道难题,我们必须做出不懈的努力,以寻求到最接近完美的答案。同时还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受制于我们居住的地球这颗小小的星球。这颗星球既给予了我们很多有利的条件,也给我们造成了诸多不利。

第二限定是:没有人是唯一的,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群中,并与其他人息息相关。一个人活着,就不可能不与其他人发生联系。个人的局限性决定了每个人都无法独自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一个人只是考虑自己的利益,只想一个人生活,那么他既无法延续自己的生命,也无法延续人类的生命。要生存,就必须接受这样的限定:我们都是人类的一员,和所有的人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第三个支配着我们的限定是:人类的构成是存在性别差异的。个体与整体都无法忽视这个事实。爱情与婚姻正是来自这种限定。这是每一个人,不论是男还是女都无法避免地需要给出回答的。人类在这个限定下的所作所为,就是对这个限定的最好回答。人们可以选择各种方式,他们的选择往往就是他们所认可的最佳方法。




3.人的社会属性

以上三种限定构成了三个基本问题:个人的职业选择,决定我们在地球天然的限制下得以生存;如何获取在群体中的位置,使得我们能通过合作来分享其所带来的利益;如何调整自己去适应人类的两性,而人类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依赖两性的合作,也就是爱情与婚姻这一事实。

个体心理学(lndividual Psychology)发现,人的生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主要问题:职业、社会与性。任何一个人在对这三个问题作出回应时,都会显著地表明他对生活的意义的深层的理解。对此我们可以举例说明,例如一个人的爱情生活不顺利,对自己的职业也无法尽心尽力,朋友也很少,他还感觉到在跟同伴相处时很痛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由于他的生活中存在着这些限制,他一定会认为“活着”是一件很难也很痛苦的事,这个人经受过太多的挫折,却很少有机会去解决。通过这样的感受,他就会得出自己的活动方式与范围,他会认为,生活的意义就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为了这个目的,就要尽可能地避免与他人的接触。而反过来我们假定一个人有着美好和谐的爱情生活,他的工作也很顺利,朋友也很多,有着很广阔的人脉。那么可以断言,这个人对生活的感受一定会是这样的:生活是多样性并富于创造的过程,存在着很多的机会与可能,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这样这个人对生活意义的定义就会是:生活的意义是来自于同伴的交往,是作为群体的一员,并对人类共同的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正确的“生活的意义”的共同特点,以及正确的“生活的意义”的共同特点。所有生活的失败者——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罪犯、酗酒者、问题少年、自杀者、堕落者、娼妓——之所以失败,无不是因为这些人缺乏基本的归属感与社会兴趣。这类人不信任他人,不相信可以通过合作来解决所遇到的职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性的问题。生活对于他们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因此他们对生活意义的认定就会是:没有人能从实现目标中得到好处,兴趣只是自己的事情。他们所争取的只是个人虚假的优越感,他们认为的成功也只对自己有意义。当一个谋杀犯手握一瓶毒药时,很可能可以体会到权力感,但也只能让自己相信自己是重要的,在他人的眼中,这瓶毒药并没有让他显得更重要。这也就是说,只属于一个人的意义等于毫无意义,意义只产生在人与人的互动过程中。这就像那些只被一个人理解的词语不能算作词语一样。人的目标与行为也是如此,它们的意义只能是对他人产生的效果。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本能地想要突出自己的重要性,但如果无法认识到人的重要性是来自于一个人对他人的作用,那么这个人就会步人迷途。

一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小的宗教团体的领袖的。

有一天这位领袖召集起她的信徒们,告诉他们世界末日将会在下周星期三来临。于是她的信徒们卖掉了自己所有的财产,放弃了一切,开始紧张地等待这一时刻的到来。结果可想而知,星期三到了,但什么也没有发生。于是,到了星期四,有些人就汇聚起来去找这位宗教领袖。这些人说:“看看我们吧,我们放弃了一切,不顾别人的嘲笑,因为我们认为我们的消息来自最可靠、最有权威的人。现在星期三已经过去,为什么世界末日并没有到来呢?”而这位女士回答说:“我说的星期三,并不是你们的星期三!”

她的行为告诉我们,任何只属于个人的定义都是不可靠的。任何真正的“生活的意义”都有一个显著的标志,那就是它们无不都是属于群体共同认可的,是能够被分享的。一种能为自己解决生活问题的好方法,如果无法同时也帮助他人解决类似的问题,那就不会是真正有意义的方法。即使是天才人物,无论其多么了不起,也只能通过被别人来认定才能成为天才。这也就是说,生活的意义只有在团体中才能得到体现。我们这里所说的不是职业动机。我们不管职业,只在意效果。

那些能很好地应付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人,他的言行给我们的印象是这样的:生活的意义出现在对他人的兴趣与互动合作过程中。他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同伴的影响与引导,在遇到困难需要克服时,他会尽量采取避免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方式。

上述观点对很多人说来,都会有点质疑。人们会怀疑自己生活的意义是体现在自己对他人做出的奉献中,体现在与他人的合作与互助上。

有人也许会这样问:“对我自己,我又该做些什么?如果一味地考虑他人,为别人的利益做贡献,难道不会损害到自己的利益,让自己感到痛苦吗?

个人想要发展,是不是应该也为自己多着想一下?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吗?”这样的质疑的提出,实际上是立足于一个错误的前提。如果一个人把对他人的贡献作为自己生活的意义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他的情感也都倾向于这个因素,他就自然会促成自己成为最有贡献的形态。他会为了这种目的调整自己,会根据这种需要来锻炼自己掌握各种必要的技巧。认定目标后,他就会自动开始相应的学习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会变得充实起来,并能很好地处理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生活问题。我们就以爱情与婚姻作为例子来阐明这点。如果我们深爱着自己的伴侣,并在努力丰富我们所爱的人的生活,我们就会自觉地去尽可能地发挥我们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但要是没有这一基于奉献的目的,想要完善自己的品格,那只会让自己感到毫无意义,使得自己丧失快乐。

关于奉献是生活的意义真正的要素,还可以通过一点来证实。如果我们认真检视我们所继承的那些由先辈们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会发现,他们遗留给我们的,几乎全都是对人类整体生活的贡献。那些已经开发了的土地,那些道路和建筑物;那些好的传统,了不起的思想、科学、艺术的遗产,还有很多处理人类面临的问题的技术手段,还有他们通过交流得出的生活成果等等,无不都是作为对全体人类的贡献而保留下来的。我们也需要再看看上述例子之外的,那些拒绝合作、为生活做出另外一种定义的,那些只会想着“我怎样逃避生活的压力”的人,看看他们留下了什么?这些人不但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对他们而言,不仅仅是死亡,他们的生命也是贫瘠的,就连我们居住的地球似乎都会对这类人这样说:“我不需要你们,你的生命毫无价值。你的目标、你的观念不属于未来,滚开吧,一无用处的人!快点死吧,快点从我身上消失吧。”

对于拒绝合作并把与人合作当作羞耻的人,我们只能这样对他们说:“你们是无用的。没有谁需要你,快点走开!”当然,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在我们的文化里,的确存在很多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不能因此就放弃努力不去加以改造完善。前提是,这样的改造与完善是基于全人类的幸福的。

了解这一事实的人处处都有。这样的人深知生命的意义来源于对全体人类的兴趣,这样他们才会去努力培养自己对社会的兴趣和热爱。在人类历史上,大多数宗教都具有救世济人的目的。历史上所有堪称伟大的运动,无不是人们企图增加社会全体利益的产物。大多数宗教就是以此作为自己的核心目标的,也是人类社会为这样的目的奋斗的主要力量。

然而宗教的宗旨总是受到曲解与被利用,除非它能更直接地致力于为社会服务,否则我们很难从它的表面看出它还能有其他作用。通过科学的办法以及新的科学技术,个体心理学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我相信,它还有更进一步的贡献。相较于其他手段,科学使得人们对同伴、对社会的兴趣变得更为浓厚,因此,它很可能比政治或宗教更能接近这样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对他人更感兴趣。

被赋予生活的意义,其实质就好比人类事业的守护者与破坏者,因此了解这些意义的形成原因、它们彼此间的关系,能引导我们生活得更有意义。假如其中某些因素导致了严重的错误引导,该如何面对与处理,就是一件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工作。而这在今天,恰恰是属于心理学范畴的。心理学不同于生理学、生物学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利用对“意义”以及“意义”对人类行为和人类未来的影响的分析了解,来增进人类的福祉。





4.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从出生那天起,人就开始了对“生活的意义”的探索。即便是婴儿,也会设法评估一下自己的力量,以及这力量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生活在这个所处的环境中。在一个人生命的前六年,就会发展出一整套属于自己的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这就是儿童应对环境与遇到的问题的方式。这时候,儿童已经拥有了对世界的看法,开始知道对这个世界、对他自己应该期待些什么。此后,他就通过一个固定的统觉来看待世界。

经验还未被接受就已经得到阐释,而且这种阐释总是符合小孩赋予生命的最初意义。就算这种意义完全错了,就算这种应对事物、处理问题的方式会不断地带给他挫折与痛苦,也不会被轻易放弃。只有通过反复地尝试对环境错误的阐释带来的误导,找出原因并对统觉做修正,才能逐渐改变对生活的意义的不正确的定义。

在极少数情况下,有些个人能在错误的行为造成的后果的逼迫下,修正自己赋予生活的意义,并凭借一己之力成功地完成这样的修正。但是,在没有借助社会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假如他依然发现不了关于生活意义的错误的定义,继续自以为是,那么,他就会陷入绝境,并且不会做出修正。而那些被动的修正,大多数情况下是必须借助受过专业训练、对这些意义非常了解的专家,只有这些专业人士才能找到错误的根源,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人的童年时期的情境是可以采用很多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的。一个人童年时期的不好经历,是能导致他得出完全相反的意义来的。那些完全不顾有过的不愉快经历的人,他们从不愉快的经历中得到的启发,只能帮助他们去做一些对未来可能发生类似事件的预防,而并不会改变他们自己。他会想:“我们要努力消除这些造成不幸的因素,让我们的孩子在更好的条件下成长。”当然,有些人则会这样想:“生活对我是不公平的,别的人总是能得到更多好处。既然世界对我不公平,那我为何要善待这个世界?”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父母总是喜欢对自己的孩子这样说:“我小时候吃了那么多苦,我都熬过来了,他们怎么就不可以?”

还有一种人会觉得:“因为我的童年遭受了太多的不幸,所以我所做的一切都该得到原谅。”这三种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知,都会在他们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如果不能让他们改变自己对生活意义的认知,他们的行为是绝不可能被改变的。

正是在这里,个体心理学抛弃了决定论,认为经验绝非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因素。我们不会被那些体验过的打击(所谓“震惊”rauma)所困,我们只是从中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成为了我们的经验。

当我们把某种特殊经验当作我们未来生活的基础时,我们就很可能会犯下某些错误。要知道意义不是环境赋予我们的,而恰恰相反,是我们赋予环境的意义决定了我们自己是怎样的。

但在儿童期,有些情况会导致严重错误的意义的得出。大部分的失败者的儿童时代都有过这类情况。第一种要考虑的是那些在婴儿时期得过严重疾病或者有先天缺陷,最终导致身体器官残疾的儿童。这类儿童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因此,他们很难像正常儿童那样体会到生活的奉献意义。除非有跟他们关系很亲密的人,能协助他们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别人身上去。这类儿童通常都只会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在将来的生活中,他们很可能把自己跟周围的人作比较,得出负面的结论。

在现实生活中,这类儿童甚至会因为受到周围人的怜悯、调笑以及他人的回避而产生深刻的自卑。这些环节的因素会导致他们躲进自我内心,拒绝跟社会合作,并丧失找到属于自己合适位置的希望。同时,他们会觉得自己遭到了羞辱与被遗弃,从而产生出仇恨。

我想,我是第一个研究儿童因为器官缺陷或内分泌失调导致陷入困境的人。目前,这门学科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它的发展方向并不是我想要的。我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解决与克服这类问题导致的后果的方法,而不是想要找到能证明是这类缺陷导致儿童出现问题的证据。器官的缺陷并不会强制人采取错误的生活形式,我们至今也没找到内分泌腺会对两个儿童产生一样效果的证据。反倒是经常能看到克服了这种困难的儿童。在克服这种生理缺陷带来的困难的同时,这些儿童还发展了

其他非常有用的才能。

个体心理学从不鼓吹优生学的选择。历史早已证明,很多存在着这样那样生理缺陷的人,对人类文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些人受着身体不够健康的影响,甚至有些人还英年早逝,可正是这些人,他们克服了身体以及其他的外部阻碍,做出了很大贡献,并让自己得到了新的发展。

是努力奋斗使他们变得坚强,也让他们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现在的问题是,绝大多数存在着器官或内分泌腺缺陷的儿童,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缺乏有心去引导帮助他们的人和手段,由此他们所遇到的困难没有得到克服,使得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给了自己。这也是我们发现很多因为器官缺陷而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儿童中有更多的失败者的原因。

第二种会误导儿童赋予生活不正确意义的原因,与对儿童的溺爱有关。受到溺爱的儿童,总是会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希望所有人都把自己的愿望当作是唯一需要遵从的法律。这样的儿童无须努力与付出,就能受众人追捧,这样的结果使得他会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与众不同的。

而一旦他不得不进入到一个不以他为中心的环境里,当其他人并不以照顾他的感觉为目的时,他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认为是整个世界背叛了自己。因为他一直都是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里,根本不知道还有其他方法来应付出现的问题。他人对他过度的照顾,使得他没有获得独立的能力,也不懂得他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这样的儿童在遇到困难时,唯一会做的就是等着别人的帮助。他会这样认为:假如自己能再度获得曾经的那种突出的地位,让所有人都重新承认自己是特殊人物,那么自己的处境就会改变。

这些被宠坏的孩子很可能会变成我们的社会里最危险的群体。其中一部分人会导致社会善良价值观的严重扭曲;一部分人则会戴上正直良善的假面具,通过各种手段达到控制社会权力的目的,他们会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获取自身利益,而不是采取合作的方式;还有一部分人会采取公开反叛的方式。当这些人看不到他们习以为常的对自己的意志的顺从,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赞扬时,就很容易认为自己遭到了背叛,这类人会对社会产生敌意,并采取报复的手段。如果社会在这个时候表现出对他的生活形式的否定(事实上这很有可能),他们就将这种否定当作遭到了不平对待的新证据。这就是惩罚对他们总是不起作用的原因,一切惩罚对他们来说,只是进一步印证了“人人都与我为敌”的认知。

被宠坏的儿童无论是采取背后破坏还是公开对抗,也不论是使用诱骗手段控制他人,还是采取暴力手段进行报复,其本质都是来自同样的原因。事实上我们发现很多这样的人,都是在采取软、硬两种手段,但目的一样。这样的人会把生活的意义看作是唯我独尊,自己就是全世界唯一重要的那个人,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想要的任何东西。如果坚持认定这样的生命意义,那么他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就都会是错误的。

第三种容易导致儿童形成错误的生活意义的因素,是儿童遭到忽视。被忽视的儿童缺乏爱,也就无法知道爱,同时也就会不懂得合作的意义。这些儿童根据环境自我形成的对生活的认知中,没有爱与关怀不言而喻,在这样的处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总会高估生活中自己面对的问题的困难,而低估自己的能力与得到他人帮助的可能性。这都是来自他曾经受到的忽视,这样的忽视使得他认为社会是冷漠的,并且认为冷漠就是社会的本来面目。同时,他完全不知道感情与尊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去获得的,因此,这样的人不仅不会信任他人,甚至对自己也持怀疑态度。要知道,对人来说,情感是不可能被其他的经验所代替的,作为母亲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给予孩子爱并让他产生信任,还要把这种信任感扩展到儿童所处环境中的每件事物上去。如果母亲的第一项工作——获得儿童的感情、兴趣和合作——不成功,那么儿童就很难发展出自己的社会兴趣,也很难发展出对同伴的需求与好感。作为人,对他人的兴趣是最基本的一种动力,但这种动力首先要得到开发、运用,否则就不会有效。

一个完全被忽视、被嫌弃以及被排斥的儿童,会处于身心孤独的境况,无法正常与人交流,根本不知道合作为何物,也不会去在意那些能帮助自己去跟他人相处的任何事物。可是,我们知道在这种彻底孤独的处境下,人是无法生存的。只要度过了婴儿期,那么就足以证明一个儿童得到过照料与关怀。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那些彻底遭到忽视的儿童,而把注意力放到那些得到的关怀不够多,或者只是在某些方面受到了忽视,在别的方面跟正常儿童一样的儿童身上。总而言之,遭到忽视的儿童一定没有值得他信赖的对象。如果我们稍加留心,就不难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生活中的那些失败者,很多都是孤儿或者私生子,这其实是我们文明的悲哀,是对其最大的讽刺。这样的类型,我们通常都将其纳人到被忽视的儿童范畴内。

无论是生理缺陷、被溺爱,还是被忽视,都容易导致错误的生活意义的形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儿童,都需要他人帮助他们修正对待问题的方式。只有在他人正确有效的帮助下,他们才能重新获得对生活的看法。如果我们关心他们——也就是说,我们对他们有着真正的兴趣,也愿意做出努力——我们就能从他们的言行中,观察到他们对意义的定义。

当然,我们也已经知道了,梦和联想,是发现一个人早期记忆形成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为,一个人在做梦的过程中与在清醒的过程中的人格是相同的,但在梦中受到的社会压力相对较小,人格能在放松防备和强制隐瞒的情况下表现/但想要了解一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最好的方法还是来自这个人的记忆。每一种记忆都代表着值得被回忆的事情,无论对这件事的记忆是不是完整的。他能回忆起这件事,就已经证明了这件事是值得他回忆的,是在他生活中占有一定分量的,他经历过的这件事会告诉他“这是你应该期待的”或者“这是你应该躲避的”,要不就是“这就是生活”!我们需要进一步强调:记忆中那些成为我们生活意义的组成成分的经验才是最重要的。每个记忆都是值得纪念的。

专门用来说明个人如何对待生活的方法早就存在,而且早就指出儿童的早期记忆对生活态度的形成的作用的重要性。早期记忆之所以重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个人对自身以及所处环境的判断都受到早期记忆的影响,它是一个人把自己的外貌、他对自我的最初概念,与别人对自己的要求最初结合起来的结果。其二,早期记忆还是个人主观认知的起点,也是他对自己的记录的起点。因此,我们会从中看到,一个人总是在用自认为所处的弱势与不安全的地位,来跟他心中的理想目标的强大与安全进行对比。至于被当作最早记忆的是不是他能记起的第一件事,甚至是不是真实的记忆,对心理学的目的而言,无关紧要。记忆的重要性,在于它们被“当作”是什么以及对它们的解释,还有就是它们对当下跟未来生活的影响程度。

我们现在来举一些最初记忆的例子,看看它们是怎样对“生活的意义

“咖啡壶掉在桌子上,把我烫伤了”,这就是生活!以这样的方式意义”造成了影响。讲述自己遇到这类意外的女孩,我们会发现她总是高估所遇到的危险,并难以摆脱孤独无助的感觉。要是她这是在责备他人没有很好地照顾自己,我们也不会吃惊。事实上出现这样的情形,一定是有人粗心大意,才导致这个小女孩处在危险中。在另一个例子中,也出现了相似的情形,“我记得三岁时,我从婴儿车上摔下来了”这样的最初记忆,导致他经常做这样的梦:“世界末日到来了。在午睡醒来后,我看见天空被火照得通红。星星在掉落,地球就要跟另一颗星球相撞。可我在它们碰撞之前醒来了。”在这个学生被问到害怕什么时,他回答说:“我害怕自己会在生活中失败。”正是他的那段最初的记忆,成为他缺乏信心的原因,让他害怕失败与灾难。

有一个夜里尿床,并经常因此跟母亲发生冲突的十二岁孩子被带到了医院,他告诉我们他记得的是:“妈咪以为我不见了。她跑到街上大声地喊我,其实我一直藏在家里的一个柜子里。”对于这个记忆,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猜测,那就是这个孩子赋予生活的意义就是——用制造麻烦来博取他人的注意。他通过这种欺骗手段来获得安全感。这样做的潜台词就是:我虽然总是被人忽视,但我可以愚弄他人。他的尿床同样也是他用来让自己成为他人关注对象的手段。而他的母亲因为他而产生的焦虑与紧张,反倒让他证明了自己对生活的认知的正确性。跟前一个例子一样,这个男孩在早期便拥有了潜在的印象,认为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危险。他只能通过他人对自己的不断担心来获得安全感。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他才能向自己保证,需要保护时,他人就会来保护自己。

还有一个三十五岁的妇女,她的最初记忆来自三岁时的一次经历。那次她在黑暗中独自一人走下地窖的楼梯,在她身后一个比她大一点的堂兄突然打开门跟了下来。她被突然出现的堂兄吓到了。这段经历很可能导致她成年后不习惯跟孩子们一起游戏,更不喜欢跟异性单独在一起。我们猜测她也许是“独生女”,最后也得到了证实,她一直没结婚。

下面还有一个例子,可以看出童年记忆在社会感觉上的拓展。“我还记得我妈妈让我推着坐着小妹妹的婴儿车。”在这个例子中,这位女士表现出只有跟比自己弱小的人在一起才能感到自在,还有她对母亲的依赖。当家里有新的生命诞生时,最好要让那些大点的孩子来帮忙照顾新出生的弟弟妹妹,承担起保护的责任。这样就不会造成儿童把父母的注意力集中在更小的弟弟妹妹身上,看作是对自己地位的威胁。但想要跟他人在一起的愿望,并不能就当作是一个人对他人感兴趣的证据。有个女孩在被问到最初记忆时,她说:“我跟妹妹还有另外两个女孩在一起玩。”对此我们当然可以看作她是在适应与他人交流,但在提及恐惧时,她认为自己最大的恐惧是:“我怕别人不理我。”从这句话,我们能看出她内心的焦虑。我们可以把这种焦虑看作是缺乏独立性的象征。

一旦我们发现并了解了生活的意义,我们就掌握了开启整个人生的钥匙。有人这样说过:人类的特征是无法改变的。但事实上这样的说法只对那些没有掌握能解开自己人生困境的钥匙的人才适合。但我们也知道,如果无法找到错误开始的那个原因,任何的讨论与治疗都是无效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并增强他们参与生活的勇气。合作是人拥有的应对精神问题的唯一有效武器。尤其是在儿童时期,要尽量鼓励并训练儿童懂得且熟练于合作。无论是在日常工作还是游戏中,都应该让儿童在跟同龄儿童的互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为模式。对合作的任何阻碍,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那些只学会对自己感兴趣的被过度溺爱的孩子,会把对他人不感兴趣的情绪带到学校等公众场合,他们的注意力没法从自己身上转移,对学习也会无法产生兴趣,还会做出一些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会引起老师的注意。这样的儿童也不会去主动发现那些对自己有用的事物。在他们成年后,他们会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因为在最初他的问题出现时,他就已经不再会去培养自己的责任感与独立性,这样的结果是他自身就会无法应对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问题。

对于这类儿童,我们不该做的是——在他们表现出不合群时责备他们。在他们有了挫折感时,我们要去帮助他们。不可能要求一位没有学过地理的孩子,答出一份很优秀的地理考卷。同样,一个没有过合作经历的孩子,也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时候有好的表现。但问题就在这里,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需要合作才能解决,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在人类社会这一架构下讲行的,目的是促进人类整体的利益只有那些了解到并认可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奉献的人,才能够有更气和有效地解决面对的困难。

假如我们的老师、家长以及心理学家们都了解到———人在最开始赋予生活以意义时,经常可能出现错误,而如果他们自己曾经避免了类似的错误的话,我们就能相信——我们能帮助那些对社会缺乏兴趣的儿童,对他们自己的能力、对生活获得较为乐观的看法,在遇到问题时,他们就不会放弃努力,不会去祈求找到捷径或者是逃离、把责任推卸给他人并想通过不断的埋怨获取同情,也不会因为觉得羞耻而自暴自弃,不会这样问“生活有什么意义,它能让我得到什么吗”,而是会这样说:“我们要努力开拓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我们完全能应付得了。因为我们是我们自己的主宰。创造未来就是我们的工作。”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以合作的方式对待生活,那么人类的进步将是没有尽头的。

还有 3% 的精彩内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支付 ¥2.99 继续阅读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81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29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35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49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0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2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79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22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8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19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54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2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40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6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82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43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