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高级6期肖巧风,坚持第427天原创分享,第五期挑战每周2次,第三周第2次,咨询师
约练感悟
5.24 ,来访者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在咨询一开始来谈的目标很清晰,但是接下来聊的过程中,似乎跟提出提出的目标不太一致。这期间没有打断、没有预设、没有评判、没有强拉硬拽。只是多了一份好奇,这些内容与想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反馈、澄清、确认中要来访者老师有很多的看到。做好水引子,不断的澄清、确认,有欣赏,有赞美,也有共情和看到,看到她的在乎,也欣赏她的智慧和能力。
透过现象看本质。扩大知觉,运用具体化让来访老师从高涨的情绪中慢慢的平静下来,语气也渐渐地舒缓下来,带着觉察和反思看到了新的方向。
5.25,这场咨询是两位大咖级的老师,在开场的时候对于刘老师提供的这样一个有温度的场所表达出了由衷感谢,感受到焦点团队的温暖,老师们的抱持以及在这里的成长。
来访者的老师的目标非常明确,也非常的谦虚。并且主动提出了用外化技术来处理情绪。在陪伴过程中也带给我很多的反思。外化技术用过多次,并且是屡试不爽,用过之后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并且是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外化,而非刻意的为了使用外化而去做外化。来访者老师反馈前半部分非常流畅,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在中间的部分换位置那里有一点绕,因为对外化的流程太熟悉了,所以就似乎一下子进不去了,并且及时的做了反馈。不过也能够感受到来访者老师的配合,最后一部分很好奇,做了什么又进去了呢?这更是印证了每个人都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
对于共情部分,当来访者老师有情绪出来的时候,落泪的时候没有及时的做到共情,这一点还是要提升。当感受到有情绪出来的时候,说了一句真的不容易效果反而不好,应及时的问身边有没有纸?其实有时候共情不需要说什么,只需要看到对方的情绪,这时候情绪才能更多的出来,情绪出来道理才能进去。道理都懂,之前也有问,能够做到共情,今天怎么就做不到了呢?只是在走外化的流程吗?所以这一点还需要提升自己。当情绪流淌出来的时候,哪怕是一句轻轻的问候,也能够让对方感受到温暖。感谢来访老师的真诚反馈,感谢观察员老师的看到。
观察员老师反馈说如果是自己的话就做不下去了,问到在对方反馈没有进去的时候,如何做到顺畅的往下走呢?我也在思考是更稳了呢?还是什么原因?如果之前肯定走不下去就停下来了,就不会再换一个问题继续下去。也可能因为是两位大咖级的老师在身后,一个作为来访者,一个作为观察员,阵容强大,有很多抱持的原因吧。来访老师说之前也做过很多场外化,都没有什么效果。应该多一点好奇,先问一问没有效果是?是什么让您在多次没有效果之后仍然还愿意用外化呢?什么时候做到外化?如果可能的话问一下,是哪一位老师做的?当时是怎么做的?这样也许就不会盲目使用外化技术了。
在做完之后忽然想到刘老师讲课的时候似乎提到过,如果对于理性大于感性的人使用这个外化技术效果是不太好的,因为不能很好的进入。
反思越多,收获越大,带着觉察,持续成长。
感恩一切的遇见。
二、读书分享
持续每日阅读第400天,有声打卡第396天,专业提升学习第114天
三、健康打卡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