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35岁危机”,罗胖,你说错了!

 

(朋友,如果你即将或已经面临35岁危机,请阅读到最后。)


-01-


花了四天,断断续续看完了罗胖2021-2022的跨年演讲。


的确,在碎片化的时代里,作为肩上责任重大而体力不支的中年人,能从头到尾看一个四个多小时的演讲,不是容易的事情,也说明还是希望从这个演讲中有所得到。


以往的跨年,有听过的,有错过的,内容记下的不多,但感觉却记下了,总体感觉是兴奋,继而伴有一种似乎是自我落后的焦虑。


今年的跨年演讲,虽然没有观众,但罗胖和飞羽老师的知音席,让人感觉内心安宁很多。因此今年的演讲是我记下内容最多的一期。



2021是疫情的第二年。这两年,普通人多半活得不容易:裁员、通胀、网课、抑郁、投资亏本、生老病死……几乎每家都要摊上其中至少一样。


因此,听到今年罗胖的前36个故事,我的内心是欣慰和放松的,觉得疫情之年,终于可以回归人性,终于可以不赶路了。


特别感动的几个故事有:


- 物业公司通过智能水表的走字,来辅助监控家里的老人的安全,这在我们即将老龄化的社会,是一个让人感到安心的事情。


- 愿景物业公司,通过创新思维,在收取很少的物业费的情况下,解决了小区的清洁、停车、绿化等问题,增加了小区居民间的互动,连我个人都萌生了以后买房去愿景公司所管理楼盘的冲动。


- 60岁重新创业的俞敏洪老师,和认真生活的大爷大妈,每个人,不管多大年龄,哪怕是每天认真买菜,他们的存在都可以对社会产生贡献。


- “爱心“标志的红灯,让人们在等红灯时也可带着甜蜜热爱生活。


- 关注并协助调整员工情绪,而不是让员工自己管理情绪的“玻璃球”公司。


- “黄金四分钟”的急救公司。


- 消防员用消防服说服在生死边缘犹豫的年轻人。


以上这些故事,都让人感到,人本身是重要的,人的生命是重要的,每个人是值得被尊重被关心的;人本身的存在,无论以什么形式,无论资源如何,无论处在什么样的人生阶段,都是有价值的。


这些,深深地符合这两年的疫情中我们所学到的——活着,就是最重要的事;活着,就有价值。


今年跨年演讲的前半场,还是让我觉得,罗胖不错,疫情之年,也知道给大家舒舒心,看到活着的美好和改变思维后的希望。


-02-


但是后半场,相对前半场,就好像在用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


前半场宣扬的是,一个好的公司,是“要为员工的生存能力负责”,“把自己的生存放入到社会的全局利益中”,“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和尊严”;前半场提倡的是,“朴素的道德直觉”,温暖的“人心柔软之处”,连缉毒狗的可爱也是生存价值,何况是人?


而后半场,谈到35岁危机这个话题,罗胖,你跑偏了!




重新回顾了你的演讲稿,你所说的化解35岁危机的方法,是提高自己的“软技能”,你特别指出,这个软技能的核心,就是“连接力”。说白了,就是靠人脉、靠朋友、靠圈子、靠声望找工作。这个,作为一个早已走过35岁危机十几年的人,真的不能同意!


开始你提出的疑问很好, “为什么根据科学研究,40岁人的大脑达到巅峰状态,而35岁宝刀未老的肉身就要遭抛弃?”


很明显,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这不合理嘛!”


而你和某HR的一番对话后,你不仅没有质疑那个代表大多数不把人当人的“人事”,没有像你思考其它问题一样审视他狭窄的思维方式,或是体会他暂时站在鄙视链中上端的得意,反而倒认同了这种说法:


“35岁,如果一个人还拿着简历找工作,把简历上的那些标准化的硬技能当成自己的竞争优势,那确实就说明他出问题了。”


我想试问,一个35岁+的所谓“中年人”(联合国对中年的定义还要晚十年),能够负责任地为自己、为家人,拿着简历仔细找一份工作,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如果一个35岁+的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满足那些招聘启事上的硬技能(包括适应市场对硬技能的迭代更新);能够为了生存,任劳任怨地去满足那些“内卷”,仍然还要被企业因年龄原因拒之门外,是他自己出问题了,还是社会认知出问题了?


罗胖你提到的那些“软技能”,确实对一个人是重要的。这些软技能,举例说,包括沟通力、影响力、创新力、思维力、合作力、适应力、写作力、演讲力、链接力、逆商力等等。但是,对一刀切的有着“35岁都不配拿着简历找工作”的HR,你有给拥有这些软技能的35岁+的人一个可以陈述自己的经历和软技能的机会吗?


况且,有多少这些软技能是通过上课学来的?很多这些软技能,难道不是一个人从学生时代起,就通过大小事情潜移默化,到了一定年龄,就自然更加炉火纯青吗?


难怪有家长说,现在连孩子学跳绳,都要给他报个补习班!


看来你提到的,脱离35岁困境靠提高软技能,这个“解决之道”的目的,可能还是卖课。


很多拥有了这些技能的人,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拥有了,因为我们的教育是一个让人充满了自卑的教育。


而作为一个优秀的HR, 正是可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可以帮助员工发现这些他们已经拥有而不自知的优势,为企业所用,这难道不是一个HR该拥有的“软技能”吗?一个本身有年龄鄙视的HR, 会为一个未来的好企业错失多少好员工?



-03-


现代的社会,对35岁以下的年轻人要完成的任务,凭空增加了几倍。


要考进985,211;英语六级八级;熟练应用各种办公软件,甚至非IT人员还要懂编程;上班复盘总结汇报,加班996没商量,周末还要被团建;下班参加各类网课,从软技能到心理学,从PPT到新媒体运营;不小心被忽悠几万块报了课,或者为了置办上班行头借了贷,还要花好几年还债;想考研,想考体制内,以后图个安稳的,也要花时间备考和上学;想留学的,换个国家更是难上加难,整个程序走下来,一下子就是四五年。


除此之外,还有婚恋压力,催婚催生哪样不是针对35岁下的?要结婚通常还要解决买房的事,父母帮助付了首付,年轻人面对后面的贷款,谁还敢轻易换工作?有了孩子,即使有老人帮忙,对女性也会有至少两三年的鸡飞狗跳和心理难以调试。或者有人选择当全职妈妈,给孩子一个有安全感的童年,等孩子大了再回到职场,而再回首已千帆过,她们只想重新回到和她们过去的经验匹配的职位,这时候谁关心过她们的软技能可以派什么用场了?


肩负以上诸多重任,活到35岁,能身体和心理健康,已经算是过了九九八十一难。还要要求一个年轻人随时保持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心机,钻营人脉,以保证35岁后可以靠这些找工作吗?


还不要说那千千万万的从小乡村、小城镇走入大城市的年轻人。租房、通勤、找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哪一件不耗费一个35岁“普通人”的所有心力?


对啊,我们连“普通人”都不配称呼,按照罗老师的说法,“普通人”要“有房住、有班上、有人陪”,而且不是租来的房,不是没有归属感的班(具体描述参照罗老师演讲稿),而我们只是“nobody”。


用这个“普三条”先衡量一下我自己的半百人生吧:我是一名资深的注册会计师,可是我人生的很多时候,都只满足三条中的一两条。我35-36岁的时候,以上三条一样都没有。我20-50岁,也没有满足下屏中罗胖对“成功人生”的定义,可这丝毫没影响我对自己的定义。我的成功我自己说了算!



现在的年轻人,虽然物质上并不匮乏,但是他们面临的人生难题和无助,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未曾有的,我们何苦要把他们的人生所有必修项都定义在35岁之前?我们何不给年轻人一个温暖友好的社会?

 

而对那些有幸完成35岁前必修项的,有谁关心过,他们幸福吗?快乐吗?有安全感吗?对未来有希望吗?

 

我们为什么不能对35岁以上,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愿意勤恳地发简历的“中年人”,慈悲一点,鼓励一点,创造些方便?

 


-04-


罗胖,你为了说明35岁危机的解题方案,举了几个例子。有两个我特别无法认同。


三位天宫站航天员,翟志刚、叶光复、王亚平,分别是55岁、41岁、41岁,以此说明他们拥有丰富的软技能,说明“35岁现象这个天花板并不存在”。


这三位的资历背景是空军飞行员、航天员,而他们是国之英雄,人之龙凤。这个行业本身就是少数人的行业,而要成为航天员,比要成为一个程序猿,要接受的专业时长训练要长多了,也就是说,你再用35岁去卡,估计航天事业就黄了。


而我们普通人,好一些的,也就像《小欢喜》中的方圆,或是《我是真的爱你》中的陈娇蕊。


方圆,40出头,政法大学毕业,寒窗苦读的学霸,法务工作者,公司创业的元老。看事物长远有大局。在家对老婆孩子好、做家务、心态好。在公司人缘好、受尊敬,是下一个升职对象。除了“胸无大志”地喜欢花鸟鱼虫,没做到管理层,其它没毛病。在公司并购时遭清洗,同学师弟也挺多,也有受惠于他的,但最后能找到的工作就是网约司机。


陈娇蕊,35岁+,一路拼搏,叱咤商场,做到核心部门主管,硬技能软技能都非我常人能望其项背,却因怀孕生子,被剥夺了原职位。忍受着产后抑郁、离婚伤痛、提前返工,在单位挤奶时偷偷摸摸还弄脏了衣服,羞愧难当,被人嘲笑。变成腹黑女对同事恩将仇报,剥夺老公探视权,连孩子发烧都狠心不管,而去参加公司高层晚会。如果不是我们的社会的年龄歧视、婚育歧视,或是不婚不育歧视,怎会将一个一路上已经非常拼搏优秀的女人逼成心理变态?


罗胖的另外例子,是一位著名外科医生,手术后还亲自为病人缝合伤口,因为考虑到这个年轻女孩还有未来的人生,还要穿比基尼;还有一位教师,在群里通知家长学生犯的错误时,想到了顾及孩子和家长的面子,只拍照了学生的鞋。


这两个例子让人心生温暖,因为这位医生和教师可以将心比心,考虑到患者和孩子的将来。在我看来,是这位医生和教师,很好地保守并选择执行了他们内心的良善,他们的行为一定是一贯性的。


我不能同意的是,罗胖你管这叫“情绪价值”或“软技能”。不,这不是技能,不是上课学习来的,这一定是他们的父母、老师、他们当年所处的社会中长辈的人,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留下来的,一定是他们的价值观所信奉的。


这些不该被廉价地归结为“情绪价值”或“软技能”,因为这两个词让人感觉就是在套路。这些是一个人内在的德行。你看见或看不见,它都在。



未来的教师不是“情绪劳动者”,未来的教师会回归我们小时候的那些教师的样子,对本职工作怀着敬畏,从心里真正地爱学生,而这种爱,不论她是教师、还是工程师,还是餐馆服务员,都会自然而然的抒发传递,因为这就是人性的本然。


-05-


35岁,不光有职场危机,还有婚恋危机,这个在欧美国家被深深赏识的年龄,在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却成了被鄙视和抛弃的开始。其实,在90年代前,我们中国也不是这样的。


在任何可以工作的年龄,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有一份可以养家的收入,甚至可以略有结余,或去看看世界,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这难道不是生而为人的基本权力吗?


你可以说,35岁以上的工作,有啊,微商、保险、保姆、保安、网约司机,直播网红,都能养家啊。


马斯洛理论,除了温饱以外,上面那四层分别是什么来着?安全感需求、归属感需求、被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以上那“三网三保”的工作,恐怕确实难以提供这四层需求。但其实我想说的是,即使这几样工作有安全感归属感了,每个人应该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做一份和他的资历、经验匹配的工作。



而一个现代化的有凝聚力的社会,一定会是一个致力于将全体民众的生存、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视为自身责任的社会。一个有责任的企业也是。因为这样才能得人心。

 

你还可以说,35岁以上,你还没想办法爬到管理层吗?

 

35岁一定要做到管理层吗?我们不能一辈子只选择做一个开心的技术人员吗?做一个研究员、编码员、检测员、会计员?或在简单工作之余做个志愿者?


我们一定要每个人都是个外向的人,要人脉有人脉,要声望有声望,要眼界有眼界吗?我们可不可以按我们的原厂制造,发挥内向的优势,只安住于本职工作?


我曾供职的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入职时墙上挂的“公司信条”中,有一段深深打动了我。


“We are responsible to our employees who work

with us throughout the world... We must respect their diversity and dignity and

recognize their merit. They must have a sense of security, fulfillment and

purpose in their jobs. Compensation must be fair and adequate and working

conditions clean, orderly and safe. We must support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our employees and help them fulfill their family and other personal

responsibilities…”


这一段“信条”是这样说的:


我们对全世界我们的员工负有责任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生而为人的差异性和尊严,认可他们的优点。员工必须对工作有安全感、目的感和意义感。报酬必须公平且充足,工作环境清洁、整齐、安全。我们必须支持员工的健康,并帮助他们完成他们对家庭圆满应负的个人责任。”


体会一下,如果我们的社会和大多数企业,都有这样一个“信条”,请问你现在感觉怎样?焦虑感如何?


35岁危机,是一种对“人之必老”的不尊重,让有年龄优势的人可以短暂地充当打工机器,让被危机的人觉得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让某阶层的人士可以传奇化自己的“努力”或对“正确”赛道的选择。


这个危机,不是你45岁前没有遇到,就可以成为鄙视链上端的人,皇帝新装一般地说“没有啊”,然后对遇到危机的人说,“谁让你早不努力?”


这个危机,不因存在就是正常,而是这个社会我们要一起去纠正的现象,就像养老问题、医疗问题、住房问题、教育问题等诸多问题一样。不是作为老人就只有“谁的老年不是一场腥风血雨”;不是作为患者就应该楼上楼下跑来跑去,并理所当然有家属陪伴;不是挣工资买不起住房说明你没本事;不是将来的孩子,都应该无奈地在内卷的路上走下去,最后成为一个自我厌恶的空心人。


这些重担,不是某个人可以自我优秀,某个家庭可以足够走运,就可以避免的。


我们所看到的危机,在其中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没有谁可以沾沾自喜然后幸灾乐祸他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整体的一部分!



-06-


罗老师,您开创了20年“时间的朋友”,深谈年度热点现象,回顾一年发生的事情,进行反思、分析、讨论、指导,记录下这些岁月,这本身是一件非常有创意也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您的讲台非常珍贵,不管是一群人在那里,还是只有您自己在那里,它都对千千万万普通人的认知改变和提升,对我们想建立的美好社会的塑造,有重大影响力!


不管您是否上路,在2021年末,我已经看到我的朋友圈里,很多普通人的新年计划,是不再被社会现象绑架,不再因大众的声音定义自己,不再在内心不停止地评判批评自己,不再必须美丽、必须减肥、必须年轻。



罗老师,我们不需要您的演讲有多完美,用词有多讲究,感觉有多牛逼。我们不希望看到,20年下来,这个舞台仅仅是资本的服务器,我们希望这个舞台可以为一个个nobody所面临的困境发声!


鞠躬!

2021.1.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