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的时代背景已经事过境迁,如今人们只择其中的“人人平等”加以使用。这其实不是事实,有人出生在富裕和平的国度,有的人却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国度;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注定一辈子衣食无忧,而有的人一出生就父母双亡,孤苦伶仃……。
说“人是自由的”,可又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罗兰夫人还说: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康德老先生说“自律给了我自由”。
那句老掉牙的俗语这样说:爱孩子是母鸡也会的事。
有扯大旗作虎皮的嫌疑,我想表达的是无论政治家、哲学家、心理学家,还是市井草民,所表达的观点都脱离不了当下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及个人立场和角度。社会的今天,物质极大丰富,而灵魂的步伐却没有跟上,学生辍学、大学生自杀等等现象,令人扼腕叹息、触目惊心。
在此背景下,《少有人走的路》,应运出现。它的适读范围可谓童叟无欺,老少皆宜。就我们国情,那些隔代抚养的,已为人父母的,准父母的……,都应读读这本书,作为镜子,观照自身。
正是因为这样的”理想龙种”,常常变成‘’现实的跳蚤”,所以心理学家派克又说“人生苦难重重重重”,能够实现超越,走在这条路上的,只是少数人。
“那些沐浴着父母之爱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灵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他们将自尊自爱作为人生起点。”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
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是自律的基础。
承担责任是自律原则之一。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症就是逃避责任的后果。神经官能症为自己加强责任,人格失调症刚好相反,遇事推诿。神经官能症父母,容易越俎代庖,弄不好,累了自己,剥夺了孩子成长锻炼的机会,发展不出相应的能力,比如喂食8个月以上的婴儿,好奇的孩子多么兴奋笨拙地挥舞着小手臂,想要抢夺妈妈手中小勺,多数父母并意识不到这是孩子接触世界的和行为锻炼的机会!只是担心弄脏了衣服餐桌,或者没有耐心,轻易地就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当年的自己何尝不是如此,想想就懊恼不已。极端情景下这样的孩子,往往人格结构不全,抗挫折能力弱。遇到困难容易“退行”。而人格失调父母呢?常常抱怨指责别人,被累及的首当其冲是孩子。因为不承担责任,不能直面问题,只知抱怨,似乎全天下人都有负于她。为孩子日后逃避责任提供了榜样。应了那句“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家族中恶性循环。
因为逃避责任,将“自由”拱手相送,实际上就是‘’逃避自由”。前面提到康德的“自律给了我自由”,正是这种个人意义上的自由。老师也曾说“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这里的自由是一种道德上的自律,是一种选择的权利。遇到问题变成鸵鸟,不做主观努力,而是交由命运、上帝或着什么不可控因素,实在时一种消极人生态度,是不承担责任的盾词。
如何作才能打破上述养育模式呢?方法之一是“忠于事实”,也是自律的第三条原则。忠于事实的能力,即是不断绘制大脑中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文中说的“地图”,亦即发展心理学里说的“图式”。出生婴儿,除了维持生命的生理反射,对世界认识一无所知。为什么长大后,成人世界里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如此迥异?为什么有的举止文明、骨骼清奇、生活幸福?而有的粗俗邋遢、样貌猥琐、生活一塌糊涂?人类基因的种类一样,比如感知觉、思维、记忆、能力和人格等等,为什么长着长着就成为了大千世界里的无奇不有?很明显,是后天环境使然。能够不断修改图式,就是不断的将大脑中经验进行“顺应”和“同化”。
成长事一辈子的事,所以,我们永远在成熟的路上,早就说: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心智的成熟就能够与社会发展合拍,踏准婴幼儿生长发育节奏,长成自己喜欢、社会接纳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