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朱国荣老师的一节《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一节课。这节课的设计,跟我想的还是有很多相同之处的。在我以前上这节课的时候。我也这样思考,其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就是一个可以直观可以感受的现象。很小的孩子,他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可以基于这个常识来来上三角形三边关系怎么不可以呢?
在十几年前,我就是这样设计的,就是基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结论,让学生来研究,三角形三边关系,孩子们会很快得出这样的结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是能够围成三角形,但是对于另外的两种情况当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时,这个情况也很快被判断出不行,这个是围不成三角形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能不能为围成三角形。
我们给孩子们提供小棒,让孩子让们通过摆来发现,当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有的孩子这说能够摆出来,这个就是摆小棒的弊端,会有误差。
还有给孩子们提供了绳子,让孩子们试试,结果有的孩子们竟然用拉的方法说拉出三角形了。其实这是绳子的伸展性。这是操作出现误差的结果。所以孩子们忙忙活活的最后老师说不能围成。孩子们还很不服气。
所以最后还是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来认识。孩子们可不管有没有误差,所以总觉的他们的对,怎么办?
新课标颁布了,对尺规作图,提出了要求,所以我们也可以利用尺规作图来解决。
今天朱国荣老师就是用尺规作图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尺规作图能轻松巧妙的迎刃而解,这样孩子们对三角形三边关系就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尺规作图好处多,尺规作图就是妙!还是要用好尺规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