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哒小曾曾
不论如何丑恶的偏见,他的产生绝对不是历史和地域的错。
——东野圭吾《恶意》
如果说看完《白夜行》后是毛骨悚然,那么当读完《恶意》之后,我感觉到的是比《白夜行》更加毛骨悚然。
真相,有的时候,往往比事实更加地残忍。
杀人,总是需要一个导火索去触发那根弦。野野口杀了日高,不过就是源于内心想要而得不到那种嫉妒。
嫉妒,本就是七大罪中一罪。而这种嫉妒,却又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野野口小时候家境优渥,而日高则是破烂街区的小孩。母亲自以为是的偏见总是能影响孩子。可能从那个时候恶的种子就埋藏在野野口的心中。长大后的重逢,已成为作家的日高和成为老师的野野口,看着当年不如自己的日高,野野口恶的种子也不免发芽长大,最后在嫉妒加恨中迷失了自己。
为什么这个破烂街区的小孩能受到大家关注;
为什么他有勇气反抗那些流氓而我只能屈服;
为什么他握着关乎我名誉的证据我却无可奈何;
为什么他能成为畅销书作家而我只能写写儿童读物;
为什么我得了癌症,而他一切都安好。
可以说,野野口用尽一生的时间去毁掉日高所拥有的一切,贬低日高的人格,让自己获得同情的眼光。
可恨,却也是可悲的。想起人们常说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初,受欺负的那个人是他,帮助藤尾欺负他人的也是他。人性,有时候也不过如此。
你相信你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吗?两个人明明看上很美好的样子,那也只是看上去很美好。谁也不知道两个人的心底在想些什么。
人生中最为可怕的,不是我知道你恨我,而是我知道你恨我却还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错觉,有时候也是最大的恶意。
就像东野圭吾在书中所说:“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建立在一份错觉上。老师错以为自己可以教学生什么,而学生错以为能从老师那里学到什么。重要的是,维持这份错觉对双方而言都是件幸福的事。因为看清了真相,反而一点好处都没有。”
你以为你们俩关系很好,事实上,到处败坏你名声的人是他;你以为你们俩超越生死亲密无间,实际上,那个恨透你的人也是他;你以为只要做到把所有的好都给他,事实上,你对他的好会让他更加的恨你。
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波涌动。
可悲!可怕!可怜!
转载须与作者联系,未经允许,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