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要求:针对自己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等),根据【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这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并检验自己的问题应对原则。按作答要求回答以下问题,展示自己能够完成“界定问题→分析原因→形成原则→检验原则→遵循原则”这一原则导向型学习流程,进而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是课程目标)。(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3)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一、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
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在听到某一观点时,几乎没有怀疑过这个观点是否正确,除非这个观点明显是错误的。当我发现一个问题的观点可能有多种,可能都是不全面的,或者都是错误的,我意识到之前盲目认为某一种观点是唯一正确的这种观念极其危险,可能使我在错误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二、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
认为问题有唯一正确答案,大概率是中学应试学习带来的后遗症。在学习了批判性思考后,我意识到了这个错误观念并形成了以下原则:
1.“是什么"原则,先别判断观点对不对,先清楚该观点是不是自己理解的样子。
三、怎么检验原则一
在没有明白某个观点意思的时候就判断,很容易出现“鸡鸭同讲”的情况。例如课堂上老师讲“行为能激发动机”,我下意识就觉得有问题,因为我听过“凡是行为必有动机,人不存在没有动机的行为”这一观点。但是很显然,老师想表达的意思并不是我想的那样。我最初对"行为能激发动机"的理解是只要付出相应行动就能激发做任何事的动机。例如我十分讨厌吃某种健康的食物,我买来它就能激发我吃它的动机,但显然不是这样,就算买了我也没有丝毫吃的动机。而老师想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行为能激发一定的动机,并不绝对,并不是做了就一定会有做下去的动机。
2.“为什么”原则。在明白某种观点是什么意思后,我们要检验他是否正确(为什么是这样或者怎么证明的?证明合理吗?)
三、怎么检验原则二
上课时老师引用的心理学内容:行为能激发动机。在网上查资料是发现行为与动机关系为:行为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达到某一点后开始下降。限于个人水平,并没有查到行为能激发动机以及证明过程。所以,对此观点表示存疑。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的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自问自答报告”,指导老师是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