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历史文化《兰台别记》二十五-----平原县拥有二千多年历史传承,什么中间缺五十年
平原之地历史悠久,据史籍记载:自上古少昊世为爽鸠氏(为刑官)之墟,帝喾唐虞为兖州域,虞夏时为季荝氏之封内地;夏又为鬲侯国(因鬲津河得名,应勖曰:鬲偃姓咎繇后即皋陶之后)。商为逄伯陵之封域逄姓出姜姓,上古炎帝之后,炎帝裔孙有人名陵,商朝初年受封于逄。建立逄国,为伯爵位,也称逄伯陵。后改为蒲姑氏属地,《左传》作蒲姑氏,属商族一支。西周改属青州。成王讨蒲姑之乱(公元前1042年平定“三监之乱”及蒲姑),灭之。以益太公封地,逐为齐西境下邑(春秋末期设立平原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平六国、一统天下,并在全国建立郡县制,
史籍记载“秦裂天下,置平原县属齐郡”。作为县级行政单位正式开始,历史车轮在此地前行了两千多年,地域没变,名称没有变,这是在周围几个县里都是几乎没有的,如临邑、陵县、禹城等,都是后来改名来的;如武城县虽名字没有变,但所辖区域都向东平移一百多里,属物是人非境界,而且武城不在迁徙就是在迁徙路上。
在这历史长河中,仔细翻阅历史,发现本地平原县在南北朝时北魏统治下“消失”五十五年,在其他地方多出几个“平原县”,如史籍记载: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省平原入鬲县,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497)復置,真的本地“消失”五十五年。但同时代南朝“刘宋”政权侨迁平原郡至汉梁邹,并在原西汉高苑县境内(今高青县高菀镇)復见侨平原县(后魏时平原县在今邹平);刘宋政权还在阳平郡又建平原县(在今汶上)。
这么复杂历史变动,其中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背景,和“南北对峙”力量的此消彼长的变动。
首先,西晋由于腐败夺权引发由公用291-306年共16年“八王之乱”,西晋国力几乎耗尽。随后于公元308年“五胡”借机内迁,同年匈奴人刘渊正式称帝,拉开“永嘉之乱”的大幕,也称“五胡乱华”,并于公元318年灭亡西晋,北方则自刘渊称号建国,到鲜卑拓跋氏统一北方,前后136年间皆陷纷乱状态,史称“五胡十六国”。西晋贵族司马睿在士族拥戴下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历史进入发大分裂大混乱的“南北朝时期”。平原县扼守古黄河渡口,战略价值极大,所以许多战争中都少了“平原县”身影,如:“南燕”皇帝慕容德就是从平原津渡口南下,并建立“南燕”政权。
其次,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政权割据而分界线,多在黄河之淮河之间来回摆动,如北方少数政权统一,则兵强马壮就能踏过黄河,冲破淮河防线,强弩之末也就是偶尔能“饮马长江”,像前秦苻坚,北魏拓跋焘。如南方东晋出现兵强马壮,也能从淮河防线向北推至黄河沿河。因北方政权割据战乱不断,东晋政权稳定,所以这段时间东晋势力略占上风,但也就止步黄河南岸。山东就是东晋的最北边,战略意义极大。而平原郡又是山东北边,又在黄河北岸,并且是扼守黄河南北渡口的战略要地,也就成了南北双方争夺最激烈之地,东晋为了表明“正统性”,还在黄河南岸青州梁邹又建立“平原郡”及平原县,与北岸对峙。而本地平原县正在黄河北岸边上,因战略价值高而战火不断,也是南北双方对抗中心。直到南朝刘宋“元嘉北伐”失败,才南北对峙战线发生大变化,也是引发“平原县”战略价值变化,甚至说“平原县”消失的55年也于此事有关。
公用423年北魏战争“狂人”拓跋焘继位,在短短几年内平定北方,实现北方一统割据。南朝东晋末年大将刘裕于公元407年北伐灭亡在山东青州的“南燕”,战线直接“饮马黄河”,对岸就是“平原津渡口”。公元420年“刘宋政权”建立,取代东晋。刘义隆于也公元423年登基,这一对生死冤家,终于几乎同时走到了历史台前,战争起因是:北魏在423年曾乘刘裕去世大举南侵,夺取刘宋的虎牢、洛阳及滑台等刘宋地处河南的洛阳盆地。故宋文帝自即位以来便有收复河南失地的筹划,而山东青州则属于助攻策应,为牵制北魏兵力。
元嘉七年即公元430年,四月右将军到彦之已从淮河进入泗水,七月抵达须昌(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北)。到彦之从须昌进入黄河碻磝(今茌平西南古黄河渡口),然后开始逆流而上,一路高歌西进收复失地,一部分驻军山东黄河南岸助攻。
而北魏拓跋焘认为黄河以南四重镇的守兵太少,不能抵挡南朝兵马,下令所有守兵全部北渡黄河防守。等到十月黄河结冰,突派出三路大军突破黄河防线,各个击破,打“刘宋”节节败退。刘义隆的第一“北伐”不仅惨败还丢失山东,南北防线由黄河沿线南推至淮河沿线。这使得“平原津”渡口失去战略价值。
还有一百多年的混战,在平原县人口巨减,士族裹挟者大量百姓都是“衣冠南渡”,既然有留下的百姓们,在长期前沿对峙冲突中都以妻离子散,几乎赋税很难完成,郡县存在都是军事上需要,是大量士兵驻守。而在打败“元嘉北伐”之后,士兵与防线南移。所以北魏拓跋焘太平真君三年(442年)省平原并入北面鬲县,平原县暂时消失。
时隔五十年后,为什么又恢复建置“平原县”
首先,此地经过五十年的休养生息,人口开始聚集,经济开始繁荣,国家赋税也有保障。
其次,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加速了民族融合。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改变经济的多样性,
最后,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并开始执行,使得平原大量荒芜土地授于百姓,百姓依法获得土地,才有安居乐业的基础。平原县濒临黄河,县内有多条河流,灌溉便利,土地肥沃,适应农业发展。
所以才有在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497)復置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