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一】如何坚持去看书,而不是三分钟热度?
培养读书的习惯
1)从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开始,培养对于阅读的“专注力”,比如名人传记、小说、经济、时尚等内容,当我们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就可以慢慢的去拓展其他的阅读领域了。
2)对于刚入门的领域,尽量不要给自己找太过高端的内容,打击自己的自信心。比如文学作品,上来就开始读《百年孤独》这种晦涩难懂的书籍,打击个人兴趣。
如何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在这里给大家推荐3个渠道
1、去图书馆或书店转一转,翻一翻,因为在这里你完全可以自主地去了解一本书,不会因为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而影响到自己的主观感受。因为很多人在买书之前都会喜欢去豆瓣评书上或者当当网上先去查找一下评分及读者的评价,这些评分和评价往往会影响到自己的主观感受,从而放弃一本自己原本很感兴趣的书。同时,图书馆会给人一种很好的读书氛围,即便没事去坐坐,也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好机会。
2、有声读物的读书会,一般这样的读书会,会将一本书浓缩成15-30分钟的音频精要,比如喜马拉雅、樊登读书等,让人利用短暂的时间,高效了解书中的“精华”,判断深层次的需要,为深入阅读培养好奇心。
3、带有试读功能的网络书店,或专业的看书工具,比如Kindle,这些试读功能会让我们在购买之前先看到书籍的目录和几个样章,刺激自己的阅读兴趣。这样当你被一本书吊住了胃口,才能在购买后有欲望读下去。
困扰二:该不该或者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去读书?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如果大家想要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那么书籍的选择是一个关键。给大家推荐几种适合碎片化时间阅读的书。
短章节的书(如新闻短篇)、独立小章节的书(前后无关联的书)、故事类的书、散文、杂志、见闻类或知识类拓展的书。
用碎片的时间去读碎片化的内容,最后积累出来的结果,一定让我们意想不到,因为人生所走的路,没有一步的白走的。
困扰三:面对枯燥乏味专业的书籍,看不进去,但又不得不读怎么办?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的朋友,有2种,一种在寻找方式去阅读,另一种是在寻找捷径去阅读。比如我最近在准备一建的考试,看到经济学晦涩难懂的内容,就想去寻找一种方式,可以让自己坚持下去。
首先应该把心态摆正,因为这些不得不去读的书籍,没有捷径可言。接下来分享一些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咱们一起更好地去理解内容。
面对复杂难懂的书籍,该如何去做?
1、首先先看书的框架(目录、章节、大纲)等获得思维地图,让自己大概知道要做什么。
2、不断提问,用合适的问题引导思维和注意力的集中。比如:“这一部分是在讲什么?”、这个专业术语是什么意思”、“能让自己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情(比如经济学中所讲的单利及复利)”,这种方式是在我们迷失自己,不想坚持的时候,引导我们一步步地重新进入状态。从而更有效率地去专注阅读。
3、在读书过程中,如果遇到晦涩难懂的地方,可以通过写笔记或者画草图,利用笔记将注意力拉回到指定的区域,同时强化自己的理解。
困扰四:如何看待读书“采坑”
读书踩坑其实未必是因为书不好,更可能是因为它不适合自己。
一本书是好是坏,我们只有自己亲身阅读了才有资格去评论,因为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不同,对别人来说是本踩坑的书,有时候对你来说,却是一本有利于成长的书。不要一味地去看待别人对书的评断,这会让我们失去主观判断的能力。记得之前看《穆斯林的葬礼》当时首先去看了知乎还有豆瓣上的一些评论,说这本书的内容影响三观,后来看书的时候,把这些观点代入了感受中,以至于忽略了很多书中的精华部分。但有时候看书的时候,看评分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有2本书,一本书评分是2分,另一个评分是8分,我们最好是先选择8分的书籍来看。但在看评价的时候,一定要同时看正反面的评价,避免受到主观臆断的影响。
困扰五:什么样的书值得精读,什么样的书值得略读?
略读是经验积累下的一种帮助自己筛选有效知识的提效行为。略读有效率,但要避免的是“道理都懂”的知识误区。对于我们没有涉猎过要学习的知识,我们要选择精读,对于已经熟知或者想要拓展及基于兴趣想要了解的知识,我们要选择略读。
在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风景,还有那爱过的人。读书多了,容颜就会改变,气质也发生改变,灵魂也跟着改变。是的,读书,是给自己的灵魂最好的调香的方式。那些根植在内心深处的修养、美德、文化和内涵,无一不是让我们的灵魂充满香气的源泉。在我们一路前行的路上,我们将它们装进灵魂的小屋里,调和成醇香的气息,香给自己,也香给世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