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追捧天才,认为他们的才华,都源于他们的天赋。
比如,莫扎特4岁谱曲,6岁开始巡回演出,但我们不知道的是,莫扎特的父亲就是一名音乐家,父亲在培养自己儿子的音乐上,可是下足了功夫的。再比如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有一次演出时,接连断了3根弦,最后竟然用一根弦拉完了整首曲子,但我们不知道的是,这是帕格尼尼故意制造的,自己亲手弄断了琴弦,而他之前为此做足了练习。
天才之所以为天才,也许只不过像莫扎特一样,家里有着文化熏陶和氛围,但他们同样都需要长时间的刻意练习。我们普通人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刻意练习,达到专业级水平。举个例子
你能记住多少个数字?普通人一次性只能记住7-8个数字。有一个教授就做了一个实验,召集了一匹普通人,每个星期天做一个小时的记忆训练,两年之后,这群普通人就可以记住80多位的随机数字。
那你是不会认为,只要每天勤加练习,就能成功,也未必。比如,看门的老大爷,工作了几十年,他有没有成为看门之神,能记住每一个进出人的脸、名字呢?再比如,一个卖房销售人员,卖了10年的房子,他有没有成为卖房达人呢,见一个客户就成交一套房呢?那什么才算真正的可以练习呢?
刻意练习需要遵循三个原则
1、保持专注
100美元大钞上的那个人——富兰克林,那可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既是科学家,又是作家,还是很成功的商人,他也极其热爱国际象棋,也练习了足够长的时间,但富兰克林很郁闷的是,自己即便那么聪明,也在国际象棋上投入足够的时间,但他的象棋水平就是进不了一流水平。为什么呢?
因为富兰克林没有专注的练习,他只在业余时间,喜欢玩国际象棋。比如,今天来了客人,富兰克林说:“来,我们杀一盘”,但至于有多少长进,没有。
就好比科比打篮球,肯定跟普通人不一样。普通人喜欢打比赛,只要凑足6个人,就来个半场,而科比会为一个动作,比如说投篮,练习无数遍,直到投篮这个动作成为潜意识驱动。
2、树立目标
我跑步已经两百多天了,这也是不断调整目标的过程。
比如一开始,我为了养成跑步的习惯,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走两公里,后来提高要求,改为快走两公里,最后才开始跑,两公里这个习惯,我差不多持续了3个月。
再后来,我不断给自己提高目标,这星期跑3公里,下星期就5公里,然后10公里,最后,我跑了16公里。这还没完,我觉得自己跑太慢了,原先跑10公里需要70分钟,我要求自己必须跑入一小时之内,最后也做到了。
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会让你成长的更快。
3、请导师
一个70岁的老人,他想要学习跆拳道,想要得到黑带,去找《刻意练习》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艾利克森给老人安排了一个私人教练,因为老人比较空闲,每天有5个小时的练习时间,5年之后,老人已经练到了红带,按这个速度下去,或许在老人80岁的时候,他就可以获得跆拳道最高段位:黑带。为什么要请导师呢?
因为导师可以给你反馈,能及时纠正你的错误。但有人会说,我没条件请导师怎么办呢?在举个例子
马戏团有个小丑,想要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因为小丑需逗别人笑,而这恰恰需要与人沟通。但小丑可找不到导师,如何才能锻炼沟通能力呢?他就去街上,见到人就上去跟人聊天,路人当然是排斥的,谁会跟一个陌生人聊天呢,因此小丑每次都被拒绝。但小丑手里拿了一个秒表,每次都记录自己的时间,这一次聊了30秒,下一次聊了50秒……。这样不断地练习,小丑最后跟任何人都能聊上几分钟。
刻意练习打破了对天才的神话,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按照可以练习的方法,勤加练习也能变得优秀、专业,甚至成为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