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谈谈您对选择困难(症)的理解;(2)您是如何理解「这种提问是以无知的方式示弱,目的是实现对求助者的控制]这句话的?
选择困难的背后是渴求完美,其根源是安全感的缺乏。无意识的“不敢”,会被当事人有意识地说成“不愿”,并最终以行为层面的“不能”来呈现。对这样的心理动因,我洞若观火,一望便知。
读李老师的文章,想到了自己。我没有选择困难症,但生活中很多选择的背后,都是不敢,不愿,不能。比如原来路上不敢和人打招呼,怕别人不搭理;工作中发牢骚,嫌工作多;老师讲课时问谁愿意上去讲,我犹豫着不敢上。相反的例子也有,刚参加工作时流行喝酒时唱歌,我知道自己唱的不好但我喝酒后会也会唱;后来我在家唱,媳妇说你根本五音不全,一句也不在调上,从那以后我坚决不唱了。我唱是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唱的多差,真知道自己唱的多烂了就不再唱了。
我跟一个朋友说起老师的文章,她很认同,说她很多时候无法下定决心选择,就是因为她期望得到完美的结果,但现实选择背后的结果却总有不足,因此她都不愿意接受,不愿选择。
如何理解——这种提问是以无知的方式示弱,目的是实现对求助者的控制。
老夫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人都愿意给别人当老师,都愿意指点别人,都愿意看到别人一脸好学的神情。反过来,人都不愿别人教导自己,提意见。咨询师面对求助者也一样,要建立好的咨询关系,一定要先示弱,多提问,让求助者在回答问题中平静下来,顺着咨询师的思路走,去思考,去理解,一方面满足自身被尊重和自我价值的需要,一方面实现被咨询师控制。